流涎俗称流口水。小儿流口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常流口水又称生理性流涎。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唾液腺尚不完善,加上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腔内的液体,因此,小儿流口水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乳牙的出齐合月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也会逐渐转为正常,这时,流涎也会自然停止。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幼儿不正常流口水,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大人们经常因宝宝好玩而捏压小儿脸颊部,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塞现有损伤的儿童,唾液的分泌量和流涎现象大大超过正常。二是小儿患有口腔疾病,入口枪炎、粘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也可导致小儿流口水。小儿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感冒和并发其他疾病,有的不经治疗甚至会数年不愈。有少数小儿的流涎是由脑炎后遗症、呆小病、面部神经麻痹导致调节唾液功能失调而造成的,应去医院明确诊断。

中医观点:

小儿流涎,祖国医学称为“滞颐”,多因脾胃积热和脾胃虚寒所致,脾之液为涎,脾胃积热,则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均可发生流涎。

1.脾胃积热:流涎,唇红舌赤,或口舌生疮,烦躁不宁,叫闹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指纹紫滞,治宜清热泻脾。

处方:灯草6克、山栀3克、生石膏10克、生地6克、黄芩3克、黄连3克,水煎服。

2.脾胃虚寒:流涎,面色苍白,四肢微冷,唇舌色淡,指纹淡红,隐而不显,治宜温中补脾。

处方:益智仁6克、木香3克、法夏3克、陈皮6克、白术6克、干姜3克、党参10克,水煎服。

1.饮食原则

中医认为病理性的滞颐是由于脾胃失调,如脾胃积热或脾胃虚寒,前者廉泉(穴位名)不能制约,后者使脾不能摄涎,以致引起流涎。因此要根据辨证,对脾胃积热型患者应予清除脾胃积热的清热养胃、泻火利脾的饮食物。可多吃绿豆汤、丝瓜汤、芦根汁、雪梨汁、西瓜汁、金银花露等。此类患儿常有口咽黏膜炎症或溃疡,必须注意避免给予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而应给富含维生素8:、C的食物。对脾胃虚寒型患者宜给温中健脾的饮食物,及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鱼肉类、蔬菜及干果等,如虾、海参、鸡肉、羊肉、刀豆、韭菜、花生、核桃等。

2.药膳食疗

(1)脾胃积热型:口涎自流,口舌疼痛不安,口腔或咽黏膜红赤糜烂,或有疮疹或溃疡,烦躁拒食,尿短少,大便干结,舌光红少苔或糜烂花剥,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①萝卜汁:鲜萝卜数个,洗净捣烂绞汁,涂口内二颐及舌。每日 3~4次,连续5~10天。

②石榴汁:鲜石榴去皮捣烂,加少量水,挤出石榴汁,取汁如上法涂口内。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