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内容:

丛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们进入《This is my mother》的备课研讨环节。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课例打磨的核心成员,江超老师,也是本次磨课的台前执教者;刘晓瑜主任、李英丽老师、李文娟老师、宫本省老师、王剑平老师、荣晓波老师、初玲老师、林吉青老师、陈月英老师、房春燕老师、刘英老师、黄晓燕老师、毕英华老师,我——丛静老师。

现在我们进行第一次备课研讨。在这之前江超老师基于个人经验,进行了独立备课,下面请江老师进行说课。

江老师:我执教的内容是外研社版三年级起第一册第九模块第一单元“This is my mother”

我根据学情分析设置分层目标,要求所有学生掌握本课重点This is my mother. 对于能力较强学生掌握He’s a doctor. 和 She’s a teacher. 由于我校班额比较大我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利用小组合作。首先是一首简单的英语儿歌进行导入,并引出本节课的情境三年级的家长开放日要举行的“爱家小达人” 的活动,任务是利用所学的内容制作自己的“family show card”。然后引入课文的学习,先是通过听录音跟读单词,开火车读单词,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并练习新单词;再是利用一个游戏“guess listen and learn”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新授的句型“this is my… 和she’s\he’s”第三,利用“who’s this ”和“I love my family”的游戏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紧接着的第四部分是师生共同那个总结和提炼本节课的核心语用。最后任务总结环节,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评选制作较好的“family show card”在课后张贴到墙上。

丛老师:在本次备课研讨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文登小学英语名师团队的具体指导,同时还有13位老师也对教案从多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下面我们就进行互动研讨,请大家各抒己见。首先谈谈这节课有哪些可取可舍的地方,谁想先谈一谈?

李老师:我先来说吧,本次磨课我们主要探讨低年级的任务教学问题。江老师在备课中特别考虑如何设计一个真实的任务主线。她的设计是:学校的三年级家长开放日为了迎接家长的到来,要举行“我是爱家小达人”的活动, 你如何向老师介绍你的家庭成员。我觉得这样的任务是一个“假设任务”,给人的感觉很牵强,而且任务的介绍还需要老师用大量的生词来解释,不如充分利用课文的主情景:介绍自己相册中的家庭成员,学生更好理解。”这样改动后的任务设计让任务的呈现简洁而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也为后面文本的引入作了很好的铺垫。另外三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拓展运用环节可以多放手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讨论和尝试,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大家觉得呢?

王老师: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任务型活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的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陈老师:这节课主要关于介绍家庭成员。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会显得枯燥乏味,并略显简单。在备课中,江老师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大胆实践,把重点放在任务的设置呈现及实现完成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任务的设计有层次性

本课中,江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学说表示家庭成员的单词,如: mother,father,grandma,grandpa… 让学生掌握单词的音、型、意。再让学生用简单的句型进行描述自己的家人,如:This is my mother.等等,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拓展性练习,挖掘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能力,从教师的语言输入转为学生的语言输出,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能遵循语言教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注重活动设计的生活性。

二、任务的设计有生活性

江老师在课堂一直在进行英语语言的渗透并在最后设计了“我是爱家小达人”这一运用任务。让学生动手为自己制作出“Family show card”。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作品,课后张贴到墙报上。学生热情高涨,学生既有兴趣又乐于参与活动,现场气氛一定能达到**。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这不正是英语教学的目标所在吗?

房老师:是啊,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在教学设计上,江老师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融入到各种任务的完成之中。通过这种任务型教学方式,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有了方向和目的,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言的快乐,更让学生知道此类语言是如何运用。我认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任务的设计要有趣味性,任务的设计要巧妙地融入到整堂课的设计之中,上下衔接自然。同时对于任务的完成要适当放手,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如在导入环节,提出任务老师到家来,该如何介绍家人?不如这样试试,老师到学生家,该如何向家人介绍老师,再引出如何向老师介绍家人,如果学生会,就让学生说,然后再听读课文,看看Sam是怎么介绍家人的。这样循序渐进,既明确了任务,层次分明,又让学生有话可说。本节课进入文本比较早,但听读得次数不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反复的听,跟读,读课文是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方式。在职业单词的学习中,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Sam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句型可能比小组讨论的方向效果要好一些。

李老师:江老师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连贯,教学活动的内容富有真实意义。活动形式多样,层层推进,从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出“任务教学的有效性”。在此,针对江老师的教学设计,我想提出一点建议:三年级的孩子刚刚学习英语三个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新知呈现的时候,都应该由简到难,层层深入,尽量做到以旧引新,让学生易于接受。因此在学生用自带的照片在小组内练习This is my mother\father\sister……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增加一个环节?让学生学习he 和she 之后,再进行新句型she’s a teacher. He’s a doctor.的教学,这样是不是更合理呢?

另外关于小组合作,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但要想做好它,还真要动一番脑筋,教师组织是关键。我发现平时孩子们总是喜欢好同学和好同学一起说,中等的找中等的练,而学习较困难的,则坐在一旁当“观众”或“不知所措”。这样长期活动下去的结果就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而中等学生也没得到什么发展。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分层要求或者合理搭配成员,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江老师:李老师说的很对,这样一加学生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了,而且学生也可以一帮一,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谢谢李老师的建议。

丛老师:以上几个老师从任务设计、活动设计、情景创设几方面谈了一下各自观点,对这些问题大家还有补充的吗?

黄老师:我补充一下,小学英语教学关键是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们自然爱学、乐学。江老师教学设计贴近三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任务活动真实有效。但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不知对不对?在导入环节江老师设计的是要去家访,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我觉得家访这一环节设计和前面的“我是爱家小达人”这一主题联系不是很大。所以我想从联系主题:I love my family入手,先从老师介绍自己的家人自然过渡到课文:Sam介绍自己的家人。这样衔接会不会更自然一点?

林老师:我在阅读江老师的备课时,对此也有疑惑,像黄老师这样处理就更自然、合理了。

宫老师:江教师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来帮助小学生感知、理解、掌握以至于运用英语,相对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同时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场景。三年级的小学生又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交流的欲望,所以在短短四十分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表演型和交际型等任务型的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以小组为基本的课堂活动形式,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给每个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任务型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节省教师的时间,从而既能达到游戏的效果,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意识,使学生体验到用英语交流的快乐。

丛老师:在任务设计、活动设计、情景创设这3个环节,大家各抒己见。那么其他环节呢?

毕老师:在导入课文这一部分中,我认为江老师设计的坡度有点大了,虽然this is my…在第六模块中已经学过,本课中只是在复习的基础上帮助同学们再次巩固。但是三年级的学生毕竟接触英语时间短,有很多孩子转不过这个弯来,所以我认为这里应该先复习一下这个this is my…的句型,再向下进行课文教授。

还有我们这次磨课的目标任务其中有一条是:运用小组有效合作,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而在江老师设计的“I love my family”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全家福,做家人的介绍这一环节中,我认为应该先让学生们小组内互相介绍一下家庭成员,再抽几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下,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又增加了学生们之间的感情。

林老师:这节课江老师对教材分析这一环节是这样阐述的:本单元是以This is my mother为话题。具体内容是lingling到Sam家做客,Sam拿出相册为lingling介绍自己的家人,和他们的职业。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结构是介绍家庭成员和其职业。我觉得这节课教材这样处理有些过于拘泥于课本,面面俱到了。在这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猜想一下,学生是否既能学会介绍家庭成员又能介绍职业呢?我觉得难度比较大,所以建议将介绍职业这个目标改为能听懂She’s a teacher 和He’s a doctor 即可。至于第三个教学目标:对于掌握较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难点问句:Is this your sister, Amy? No, it isn’t.一项,我认为针对三年级的低年级对话教学这一点来说,这个句型应该让学生明白如何用,以便让对话能够进行的起来。老师可以将这个句型穿插在 This is my…。。的句型中,进行学习和灵活的操练。教学目标如果这样确定,那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也将需要有比较大的相应的改动。

宫老师:江老师在教学内容分析方面,明确分析了教学内容的语用功能,制定了基于教材、结合学情的教学目标,但是我认为That’s me.这个语句不应做重点,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即可。

荣老师:学生自己拿照片介绍亲人一活动很好,贴近生活,在练习了知识的同时,也拉近了与亲人的距离。可以在此基础上,运用猜测游戏,学习句型“Is this your …?”

江老师:这样就很好地处理了句型“Is this your …?”的学习,谢谢荣老师的建议。

丛老师:其他老师还有哪些建议呢?请大家继续听——

刘老师:在江老师的教案中,新标准的理念得到了非常好地贯彻,能够注重个体与小组的结合,老师对学生的语言的扩展训练做得很好。江老师在课堂里不仅传授了知识,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教导学生如何爱家人,直到把这份感激之情付诸于行动,好好学习。《This is my mother》一课,所涉及到的内容正是我们同学们所最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这些人正是他们最亲最爱、最关心的家庭成员,本身这一课的内容对学生们来说他们就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学习热情,那么就要充分利用这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交流对话,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因此,在课前准备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准备好自己的全家照,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介绍。我觉得在认识家庭成员这一环节中,如果能够运用直观的顺口溜来和学生一起操练,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些?例如:Chant: Father,father,this is my father. Mother,mother,this is my mother.等等。这样不仅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减少学生学习新单词的难度。涉及到he’s…… she’s……时,老师逐个指着班上的同学,全班同学一起说出He’s/She’s ……。 He’s/She’s a pupil. 由于男女同学是随机的,全体同学必须注意力特别集中,否则就容易出错。当有同学说错了时,孩子们会善意地哈哈大笑,说错了的孩子也会印象很深刻,从而轻松地运用he和she两个单词。

丛老师:我觉得江老师的备课中忽视了语音的学习、自主的学习,本节课mother、father、brother这三个单词的ther发音一样,在学完mother 之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来读出father、brother,还有grandpa、grandma这两个单词,也能尝试这种方法来学习,借助单词教具来学习,这样效果会更好,大家觉得呢?

刘主任:对于单词教学,我们一直作为我校的小专题在研究,我非常喜欢刘青老师的单词教学的方法,我认为非常好,我们可以吸收过来!这种方法对语音的渗透和单词的认读都非常好,江老师不妨试试,不过在单词的教学中,也要努力做到词不离句,不离情景,不要单独把新单词抓出来教,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李老师:对,单词教学一直是我们学校的最大特点,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帮助很大。

初老师:英语学习的技能有听说读写演等,其中听占首要位置,足可以见它的重要性。而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我们更应该从一开始就抓好听力训练,通过多种活动培养他们听的兴趣。而本课的内容相对来说不是太难,是锻炼学生听的一个很好的文本,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文本时可以采用让学生先听录音,在听中学的方法。可以设计三次任务活动,每次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第一次可以让学生听如何介绍爸爸妈妈,因为这两个单词估计很多学生在学前就已经会了,他们肯定很着急说,让他们通过听来检查自己说的对不对;同时介绍的语句This is my----句式以前也学过,所以综合起来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学生应该能很好地完成。第二次听录音,可以让学生着重听听爸爸妈妈的职业是什么?同时也可再次感知she、he所代表的不同人称,顺势学习she’s ----/he’s ----句式。值得注意的是she’s、he’s的读音和区分应该是本课的难点。第三次听录音,学生基本掌握文本,可以让学生听并跟读,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三次录音活动,让学生能基本掌握文本,为后面的学习运用做铺垫。

房老师:在教材内容分析方面,江老师明确分析了教材内容的语用功能,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我个人感觉在教材分析方面是否应该加入非重点句子和难点句子,让教材分析更加清晰透彻。

丛老师:刘主任,要不你给我们提点建议吧?

刘主任:刚才我们团队的老师对江超老师这节课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希望江老师能结合自己的思考对老师们的评课进行梳理。下面我也对江教师的教案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一、目标确定:我认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用句型This is my mother/father/sister/brother/grandma/grandpa. Is this your…?对于She's a teacher. He's doctor. It's me.我认为这几个句型不是这节课的重点,但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合理渗透,我觉着教师在确定目标的时候可以适当分层,而不是一下子都呈现给学生。

二、情景创设和任务设置:我非常赞同黄老师的建议,教师设计成家长开放日的情景,真实性不是很强,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其实,就让学生把家里的影集拿过来,他们就会有交流的欲望,介绍自己的家人,也渴望了解同学的家人,就利用这个简单真实的情境,从教师介绍自己的家人,到family tree,再到学生之间的交流,我觉得这样整个课堂的脉络会很清晰,过渡也比较自然。

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教案中没有特别清晰的体现,希望教师在这一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同时我看到,教师的课堂用语需要改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课堂用语偏难,教师可以考虑用相对简单的用语,通过肢体语言或示范让学生理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每个句型的渗透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和度,让课堂生动、扎实、高效。我就说这么多,相信江老师的课一定会很精彩!

丛老师:刚才刘主任帮我们梳理了一下需要调整的方面,那在细节方面江老师也要再下下功夫,再斟酌斟酌,努力让课堂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扎实。是不是?

江老师:行,我会注意。

丛老师: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的研讨就到这里。相信江老师一定结合咱们集体的智慧,继续完善备课,江老师辛苦了。让我们期待江老师再一次的精彩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