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与楷书,其实用功能,没有其它书体可比。在书法学习当中,更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书体。有人学书,从篆隶入手,崇尚篆隶高古,视行、楷为末流,不注重行、楷的学习,以致造成严重缺憾。行书与楷书,还是检验书写能力的终极标准。行书、楷书写不好,其它书体能写好,还没有见过。今天可以看到很多篆隶书体的作品,一般的落款,都是用行书或楷书完成的。要说作品写得好不好,看落款,便可知道八九。当然,判定优劣的因素很多,但这一条,绝不能忽略。

行书与楷书,它在诸多书体之中,有什么特别含义呢?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甲骨、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诸多书体。就书体讲,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很多,比如刻符、摹印、署书、殳书等,都是不同的书体,都有不同的书法含义。从更广的意义上说,后世的书法家或我们每一个人所书写的汉字,都可视为一种书体。如果从字体的角度,可以说,只有篆、隶、楷三种字体。行书,是楷书的辅助书体。有人问,那么草书呢?草书是哪一种字体的辅助字体?回答曰:草书是隶书的辅助字体。进一步讲,就是章草。有人可能还问,篆书字体有辅助字体吗?当然有,一定有。这些是字体发展演变的规律之一。这些字体、书体的依附关系,有时纠结在一起,为了搞清楚它,真得好好理一理。

汉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字体?一句话,汉字在使用过程中,认识与书写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还相当突出,不得已,汉字只能一点点的变化,以期满足使用的需要。这样,由篆而隶,由隶而楷,认识与书写的矛盾相对缓和了,字体的演变也随之缓和了。从初唐楷书算起,如此相对平稳地过去了一千多年。从书法意义上讲,从甲骨(甲骨文时代即有毛笔,很多甲骨都是先书后刻的)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用笔的方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严谨。从构成汉字点画的繁简程度来说,则是越来越简单。篆书,被后人称为篆引之体,意思是在用笔上,多中锋运行而少转折提按。后来的隶与楷,显然不是这样,运笔丰富多了。最后的字体楷书,是各种书体用笔的集大成。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