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活动为形式,通过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数学活动课的设置,是社会发展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数学活动课能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能扩展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技能和学习能力;能启发学生思维,学习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特点如下:

一、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数学活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在给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带来一定难度的同时,也能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再者,活动课程应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达到共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内容时既应结合数学教材,又不应局限于大纲要求;既要注意拓宽知识,扩大视野,又要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特别要注重挖掘活动课程自身的优势,来显示学科课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注重增强趣味

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活动内容,来充分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课既能在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又能感受到心理的愉悦,体验成功,受到激励。比如设计"一笔画"的活动内容,要求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笔画成某个图形。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自然产生试一试的欲望。通过多次的尝试,发现有的图形可以一笔画成,而有的却不能,学生急于知道蕴藏的规律和原因。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通过主动探究来发现,并圆满地解决问题。

2、实现学科沟通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科课程过分强调分化,缺乏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交叉和综合这一弊端越来越突出,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在选择数学活动课内容时,可有意在沟通学科联系上下功夫。比如,教学了长、正方体、圆柱、圆锥后,设计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的材料:土豆、桔子、水槽、尺子等,要求学生动手实验,求出土豆和桔子的体积。并要求学生思考:什么东西不能用水测法来测量体积?(石灰等)知识:石灰是水会溶解等。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初步了解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

3、加强思想教育

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注意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比如结合有关数学知识,介绍一些数学资料、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学习精神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