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在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题目入手,循着“跨越海峡”、“生命桥”两条线索,带着问题一边读书,一边圈点批注,通过抓重点词句,抓细节场景充分感知语言,悟出文字内涵;在丰富想象、情境渲染、音乐烘托中,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感悟“生命桥”的真正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体会到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梳理线索。

1、继续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

2、这不是普通的桥,它情系着一个年轻人的生命,(随着读题在“生命”处加点)这是——(引读课题)。这桥很长很长,横跨大陆和台湾,(此处在“跨越海峡”处加横线)这是一座———(引读课题)

【引导学生读文题时读出重音,同时从课题入手,将课文内容梳理,为整个课堂教学思路做了铺垫。】

二、整合资源,深入探究。

(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为什么搭建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生读)回答要点:白血病、骨髓移植、台湾

2、小钱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幻灯出示介绍白血病]

3、文中怎样描写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通过感情朗读把小钱的不幸读出来。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用简练语句概括的能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小钱的不幸。】

(二)抓住“抽取骨髓”这一场景,感悟“生命桥”的真正内涵。

1、读三四自然段,从李博士和小钱的表现中,体会这是一座“生命桥”。

要点:不顾个人安危

A联系上下文回答从哪里知道了台湾青年、李博士不顾个人的安危。

B台湾青年心里一定有一份牵挂,一份担忧,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特殊的手术,此刻他一定是陪伴在家人的身边,但是,他知道--------所以台湾青年依然坚守在病床上,等待着李博士用他的骨髓挽救小钱的生命。

C把感受读出来。(读三四自然段)

【让学生体会到李博士和青年人为拯救他人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第四节,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青年顾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爱心、奉献精神。】

2.这次抽取骨髓是在刚刚经历一场里氏7.3级,伤亡上万人的大地震后进行的,5.12汶川大地震大家都看到了,也能想象到它的可怕[放录像]

【通过视频并联系刚刚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可怕,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质埋下伏笔。】

3、从李博士为小钱抽取骨髓的过程中,理解“生命桥”的内涵。

(生谈体会)

A、危险 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们不顾个人危险,把体会读出来。

B、抽取骨髓的过程很艰难 从哪些词体会到了抽取骨髓很艰难,读出体会来。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注重了个人的感悟,同时老师相机穿插,或提示,或赞许,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感悟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4.骨髓终于取出来了,然而它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在台湾和大陆不能直接通航的情况下,李博士又是如何让骨髓跨越海峡挽救小钱生命的呢?(幻灯出示时间表)

李博士连续工作了近20个小时,没有休息。人们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在和时间赛跑,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爱)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媒体的创设,让学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难,飞跃了千山万水,终于把骨髓及时送到了杭州。】

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在《爱的奉献》音乐中升华情感

(配乐《爱的奉献》)

小钱得救了到此大家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定有了深刻的感悟。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

长长海峡阻隔不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滔滔海水流淌不尽炎黄子孙的手足情深,这用生命搭建的生命桥将永远横跨在海峡两岸。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在感情朗读中结束全文,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更加深了对海峡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