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20块.

教学过程

一、由观察、比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张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

师:同学们,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与什么有关,那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哪?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带来的三组长方体,看看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与他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通过三次比较活动,师生共同总结出“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通过比较, 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师:那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哪,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索一下。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预设学习目标

同学们看了本节课的课题,你想从本节课中学到哪些知识?

三、出示学习目标

老师把同学们的想法归纳成以下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目标:

1、我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我能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实现目标

(一)长方体的体积

1.拼摆长方体: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用12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小组长要进行明确分工。

2.学生摆,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小正方体

体积

第一个

12

1

1

12

12

第二个

2

3

2

12

12

第三个

3

4

1

12

12

第四个

2

6

1

12

12

教师提问:你们摆出的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

有什么不同点(长、宽、高不同,也就是形状不同)

为什么长、宽、高不同,形状也不同而体积相等呢?

教师引导: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表示长的数,如2,除了表示2厘米长外,还表示一排摆了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提问: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

板书: V=abh.

4、请同学们计算课前出示的长方体的体积。

5、巩固练习48页练一练第一题。

(二)正方体体积.

1.出示标有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

教师提问: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变成了什么图形?你能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利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吗?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2.归纳正方体体积公式.

生汇报教师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示体积,a表示棱长

V=a·a·a或者V= a3

3.棱长为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2×2=8(立方分米)

棱长为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

(三)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学生归纳: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变为a.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五、反馈目标

我说你搭游戏。

1、教师说出体积(18立方厘米),学生搭出一个长方体,并说出一排几个、几排、几层。

2、指名学生说一排几个、几排、几层,学生搭出这个长方体,并说出体积是多少。

六、总结目标:

本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出了很多知识,你们能来归纳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