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习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学生一种自觉行为。事实上,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引起广大教师和全体学生的重视,学校也开设了大阅读课。学生家长也给孩子买这样那样的课外书,让孩子开拓视野。可以说在语文上阅读已经成为了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也树立起了一种超越兴趣的阅读观。然而,在数学方面,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形成,教师与家长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而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常注重在以下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一、为引新而读小学生学习新知,不仅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且也需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学习新知识前,恰当地安排一个阅读环节,常常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从而产生新知学习的“自我需要”。如求“平均数”,学习时要求学习先通过阅读,抓住重点,理解什么是平均数,抓住平均数这一重点后,再自己解决教材中的准备题:三个笔桶里装铅笔,怎样移动才能使每个笔筒里铅笔的支数同样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往往被题目中的问题所吸引,纷纷动手画图或动手操作。这一阅读环节更为巧妙的作用在于,不少学生在阅读准备题的同时,也悄悄的阅读了例题的解题过程。于是认知矛盾产生了:当笔筒里个数超过3个以至很多个时,“移多补少”的方法还方便吗?例题中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与“移多补少”有什么联系?这时学生的思维就非常活跃,因为新知的学习已经成了其自身的需要。再如四年级的“量的计量”,学习之前,利用双休日的时间,我让学生查阅一部分资料,如关于量的发展史,关于量的文学小故事等。这种作业的设置往往在语文方面,而在数学方面却很少。所以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到书店、图书馆查阅、摘抄,从网上下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搜集。而这个阅读的作用就巧妙在,学习查阅了许多资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课本呈现的知识,自觉的将量的计量部分加以系统的整理。使这一学习过程成为了学生的自主行为,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就会逐步形成。二、为引路而读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维方向的偏差产生思维阻滞,此时引导阅读教材,常常能使学习突破定势,激活思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圆锥的体积”,在认识了圆锥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教师提出求圆锥体积的要求,学习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快认识到应该设法把圆锥转化为熟悉的形体,从而得到求体积的方法,甚至也能意识到这个熟悉的形体应该是圆柱。但怎样才能把圆锥体转化为圆柱体呢?学生一筹莫展。此时引导学习阅读课本,顿时恍然大悟。不待老师要求,纷纷拿起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愉悦溢于言表。三、为释疑而读主旨是指在听课、讨论、解题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而进行阅读。由于这样的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进行的,需要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来支撑,因此,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中有关章节,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如学习平角的概念后,有学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扰,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也就是平角。为此学生间往往会产生激烈的争论。此时,教师不给予简单的判定,而是要求学生再去阅读教材中平角的定义。通过阅读抓住重点字句,即:平角作为一个角,应该有角具备的特征,也就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加以字斟句酌。即而理解平角的两条边是从顶点引出的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他们在一条直线上,直线却不具备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征,从而确定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的正误。四、为悟法而读是指在学习新知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涵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而进行阅读。指导此类阅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自觉渗透的意识,同时还要善于从平常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对学习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圆的周长”学习后,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再去阅读教材,重新回顾获得圆周率的概念以及推导周长公式的过程。1、教材上是用哪些办法把周长转化为线段来测量的?2、教材是用什么办法发现圆周率的?你自己又是通过几次测量发现的?经过这一阅读,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以及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合阅读学习的内容和环节还有很多。上述几点只不过是基于实践经验所做的一种肤浅的归纳,任何进一步发挥阅读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构建一个既体现现在数学思想和新课改的精神,又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探索。(总字数:2052字)
分类:3学校:新平县第二小学
新平县第二小学 罗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