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人学英语不重视阅读,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句型让我们这代人饱受中式英语的折磨。所以,当阅读走进我们的生活,大家发现通过阅读可以让孩子建立英文思维的时候,很多人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可是有一点你要知道,那就是凡事物极必反。因为太想获得这个英文思维,所以就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问题。

比如,图书馆有语感启蒙课和绘本精读课。很多小宝宝的家长,直接就奔着精读课去了。而在绘本精读课中,我们对于初接触阅读的孩子进行的第一次示范课,第一遍是用中文辅助读图的。有家长就表示异议了,为什么不用英文呢?孩子有英文环境总是好的,我们来上课就是来听英文的,为什么要用中文呢?还有好心的家长说,用中文讲影响安妮的形象啊。你们的老师水平都很高,干嘛不全英文露一手呢?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安妮理念最核心的不是磨耳朵、不是阅读也不是phonics,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内在动力的解决问题。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成绩好上了名校才成功。有内在动力,加上好的智力水平,上名校是必然,反之,没上名校一样有出息。

但是兴趣培养和内在动力的建立不是空泛的理论能解决的,必须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所以当我们同孩子一道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和兴趣的关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很多人觉得英语有用,所以特别希望孩子能够成为英语达人。其实是不是英语达人不重要,尤其是在儿童期,就算是你的英语比同龄孩子强,今后呢?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者。神童对于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并没有那么重要,这一点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

曾经有人对于俱乐部孩子们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在英语上非常不解。他们问:你怎么能保证他每天肯花这么多时间呢?其实不用保证,兴趣是最好的保证。如果你有孩子,就会知道,当他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是玩具还是运动还是动画片还是故事书,都会非常痴迷,反反复复。所以对孩子来说,任何学习都不应该是苦役。孩子的天性就喜欢探究喜欢学习新鲜事物,如果我们的学习模式让孩子生畏,甚至需要每天督促才肯去,那只能说这个模式是有问题的。一个有问题的模式是不会长久的。这一点,从我们目前在校学生普遍的厌学情绪就能看得出来。

一、如何让孩子不厌学

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所在学科本身的规律最重要。拿英语来说,听力是有层次的。听力辨音靠足够量的吸收,听力辨音能力强了之后听觉记忆能力有了,就可以不依赖于理解把所听到的内容复述出来。而听力理解,则需要和语境结合。所以说,当我们要求孩子能够裸听的时候,是要听力理解能力有比较高的水平的。这也就可以解释很多妈妈的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听书的音频呢?为什么听儿歌可以?原因就在于儿歌有旋律,不依赖于理解。故事的音频如果不能理解,那是完全没有任何趣味的。

明白了这一点,回到我们刚刚所说的绘本精读课的内容。如果我们上来就全英文的讲绘本,孩子不理解,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他的兴趣从何而来?没有兴趣的课程,对孩子是不是苦役?英语=苦役,这样的模式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会有怎样的影响?

二、英语启蒙初期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是排斥

也许有人说了,为什么我们上别的课孩子不排斥呢?比如有的课用一些高技术手段吸引孩子,有的课一堂课教会N个单词,孩子都挺喜欢的。没错,孩子的兴趣可以被暂时的新奇所吸引,容量小的课程,让孩子觉得简单,也可以减少畏惧。但是,这些模式是不是能保持孩子长久的兴趣?尤其是这种模式本身是不是能引导我们走上语言学习的正轨?很多孩子经过了几年的学习,最后一看,听听不懂、读读不出来,孤立的几个单词对掌握这种语言本身意义在哪里?

回国一年以来,我时间花的最多的就是解决俱乐部初入门的孩子的排斥问题。这个排斥有对动画片的排斥,也有对阅读的排斥。其中阅读尤其多。究其原因,是动画片即使不依赖于成人,孩子也能看出大概。而阅读,则完全依赖于成人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就有不同的结果。

以上就是亲子阅读三步曲出台的原因。应该说,这个三步曲不是一个孤立的理念和方法,是完全结合孩子实际解决孩子具体问题的经验总结,其中有我基于理论的主线,也有很多妈妈基于自己的孩子总结出来的变化性的做法。目前,我们的绘本阅读课程也完全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设计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曾经在家里讲绘本遇到过孩子排斥问题的,对三步曲理解的更透彻,也更觉得它重要,需要坚持。而从没开始过亲子阅读,就指望着上课的家长,尤其是对于我的综合理念了解不多的家长,则急于要英语环境。对此,我们的老师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在此,我想和妈妈们说,排斥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亲子阅读三步曲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也是俱乐部上万名孩子身上不断实践的经验总结。我们引导孩子走进英语世界,不在于给孩子多少鱼,而在于让孩子喜欢上捕鱼的乐趣,学会自己获得鱼的方法。为此,就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这样才能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