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陈代谢的产物,大便的颜色、形状、气味、次数和疾病密切相关,所以被视作了消化道病的“警报器”。一般情况下,正常粪便为黄褐色、圆柱形,健康人每天排便约1―2次,有少数人2―3天一次。如有异常,就要警惕了。

从大便的颜色上来说,如果不是饮食或药物的原因而出现黑色大便,应考虑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如果大便呈红色,大多是下消化道出血;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只是附在大便表面甚至是便后滴血,则可能是患了痔疮;如果大便是灰白色像“白陶土样”,则有可能是黄疸或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

大便的形状则是另一个帮助辨别疾病的好“武器”,如果稀便有红色,应考虑是否大肠黏膜出血;若红色稀便中混有黏液、脓液,应检查大肠黏膜看看有无炎症;如果是柏油样的大便常常是由于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的大量出血,另外小肠溃疡、癌肿等有时也会出现柏油样便型;如果大便变细或变扁,可能是直肠溃疡。

如果连自己都觉得大便臭得难以忍受,必然是我们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刺鼻的酸味,可能是发酵性消化不良引起;如果大便有一股烧焦味,也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带有腥味的大便,表示消化系统有出血的情况,而且出血量还比较多。

本文作者是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教授胡运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