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别的都还好,就是有一个问题,晚上睡觉的时候总要拽着个毛毯才行,睡的时候不仅一直闻着还时不时地咬上几下,这问题好像从孩子开始会说话的时候就有了,现在愈演愈烈,你强制把它夺走了,他就要大哭大嚷睡不了觉。

其实,孩子这种行为,一种离了某一样陪伴惯了的东西就忐忑不安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过渡性客体”现象。过渡性客体就好比是妈妈的替代品,能让孩子感到舒适、减少焦虑紧张情绪,从而帮助孩子安然入睡。这种现象容易出现在,孩子单独一间卧室睡、或者长期与电视为伍等缺乏亲子交流的家庭。

虽然这种对物品的依恋是小孩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不能说就一定是心理有问题,但是如果这种现象持续的时间太长,到了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即使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可能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方方面面,比如能否独立生活、夫妻生活能否和谐等等。

       为了避免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有这种“恋物瘾”带来的麻烦,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制造更多的肢体接触。国人与西方在家庭亲子情感表达这方面相比还是比较欠缺的,就像他们表达爱时能够很自然地就说“孩子,妈妈爱你”或者来个紧紧的拥抱之类,而我们在日常相处里却拘谨于去表达爱。所以,多进行亲子间的交流接触,能够给孩子更多的亲密感与安全感,而不会将毛毯等当做他的“精神安全带”。

2、想让孩子独自睡觉培养独立感,也不要忽视了睡前的安抚。所有的孩子在本能上对黑暗的环境还是畏惧的,硬性将他们与父母分开对其也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很多孩子就是在睡前的不安中有了这种“恋物瘾”。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哼哼催眠曲或给他们讲讲美妙的童话故事,打开一盏小灯,等孩子睡着后再离开,就比较容易让其对这些毛毯“脱瘾”了。

3、妈妈们可以备下一些“迁移载体”,让他们无法对某种东西专情。比如可以多备一些小抱枕、绒布熊之类的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代替他们之前特定的依恋物,经过不断地交替更换,让孩子意识到这是无生命的物质也无感情交流,并且并非不可或缺,渐渐地他们就会对这些失去依赖。

意识到以及帮助孩子摆脱这些依赖,避免他们长大由于这些“恋物瘾”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应该是我们作妈妈的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