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语言潜能认真阅读宝宝的肢体语言

宝宝说话时,伴随着不同的情绪,会有各种肢体语言出现。父母要细心观察这些动作的表现,如扭动手指,表示宝宝说话时局促不安;身体紧贴着墙根,表示宝宝很害羞,话语没有表达完内心感受等等。父母在了解宝宝的肢体语言后,适时地把自己的体贴传达给宝宝,这对于宝宝来说,在他学习沟通的过程中又一次体会到了无声的肢体语言也是人和人交流的重要方式。而肢体语言对于宝宝来说,所表达出来的内心思想,往往比说话还更为准确。因此,在宝宝能够以字词表达意愿前,肢体语言就成为了一种与父母沟通的快速有效的工具。

宝宝的肢体语言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用口与人交流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习如何通过肢体语言传递信息。其实,从小宝宝生命的早期,他就在不断地模仿和学习这种技能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9~12个月时,宝宝的肢体语言中包含着大量的暗示信息,只是我们往往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些。

宝宝的常见肢体表现

宝宝的肢体语言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学习的。

(1)先天肢体语言。常见的有噘嘴,表示“我不愉快”;笑,表示“我很高兴”;而哭喊则表示“你没有满足我的要求”或“厌烦”;打哈欠表示“我困了,想睡觉”,或者“我感到很无聊”;身体打颤,表示“我觉得很冷”;用手推开物品,对不爱吃的食物会避开脸,表示“快拿走,我不想要”;手伸向某物品,用手指指点某样东西向父母表示要求或示意“我想要这个”;伸手向人表示“我需要一个拥抱”,等等。

(2)后天肢体语言。后者常见的有点头,表示“要”或“好”,而接受喜爱的糖果时在父母教导下也会以“点头”表示谢谢;摇头,表示“我不要”或者“这样不好”;挥挥手,表示“再见”;竖起大拇指,表示“真棒”;拍拍手,表示“真高兴”或“好棒”;用食指轻触嘴唇,表示“请安静”,还会用手指出他希望去的地方和方向,或用小手拍拍头,表示要求大人给他戴帽子带他出去,等等。

9~12个月的宝宝除了用面部表情和动作等身体语言来做表示以外,还会伴以各种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表示汽车的“嘟嘟”声,表示小鸭的“呷呷”声,以及用简单的单词音来表示自己的意愿。

总之,宝宝在1岁之内,有成千上万的信息是通过他的体态语言来向父母传递的,而且每个宝宝传递的方法也各有不同,爸爸妈妈应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和分析,只有真正懂得了宝宝的心理需要,才能做到亲子间的心灵交往和沟通。

宝宝学习肢体语言的途径

宝宝从出生就开始自己学习身边成人的肢体语言了,通过父母的姿势、动作,让宝宝对肢体语言有了最初的了解。9—12个月是宝宝模仿学习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父母要教会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一些表达自身意愿的肢体语言,有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有助于几个月后父母教宝宝开口说话。

成人刻意的教导

当小宝宝身体的发展达到某一程度,手脚较能灵活运用时,如父母或其他的哥哥姐姐都乐于配合语言的教导,教他做一些可爱逗趣的动作。比如,妈妈说:“喂喂宝宝。”宝宝就会舔嘴,说明宝宝饿了,需要吃东西了。或者有的妈妈会问宝宝:“嘘嘘吗?”宝宝点头就说明要尿尿,摇头就不需要等。这些婴儿时期的肢体语言,多数会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成人无意的示范

宝宝的模仿性很强,所以父母良好的示范是很必要的。肢体语言与口语一样,有些会带给别人愉悦的感觉,也有些令人不悦,当宝宝表现不雅的或没礼貌的肢体语言时,父母应先从自身查起,先自己改过,再对宝宝予以纠正。同时,父母应从小培养自己的宝宝,让宝宝具有表达适当规范的肢体语言,这与口语表达的能力训练是一样重要的。

训练和帮助宝宝使用肢体语言

如前所述,肢体语言在宝宝的语言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宝宝的语言更加丰富。而肢体语言有天生的和后天学习的两种,宝宝还有很多肢体语言需要经过“训练”才能使用,爸爸妈妈可以针对9~12个月的宝宝训练宝宝使用一些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那么如何帮助宝宝更好地学习并正确使用肢体语言呢?

营造一个温馨安全的环境

在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中,宝宝会更加乐于表达自己。宝宝对这个世界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需要父母无时无刻的照顾,一旦宝宝离开他熟悉的环境,宝宝就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因此,父母们想要教宝宝正确的肢体语言,必须先给宝宝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

心理因素

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宝宝会有咬人、丢东西等不良行为,对于宝宝的不良行为,爸爸妈妈不要训斥或急于去纠正宝宝的缺点,要先了解原因,体察宝宝的情绪好坏,如果宝宝情绪很好,再教导他正确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如果情绪不佳,暂时不要纠正,以免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给予想像力的发挥

多给宝宝看一些人的不同表情、姿势的图片或照片,让宝宝想象这些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或者与宝宝一起看电视,和宝宝说说剧中人物的表情、心意。这有助于宝宝从中学习到察言观色的能力并学习合适的肢体语言表达。

适时给予鼓励赞美

当宝宝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合适而能够很好地表达他的想法或意思或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宝宝增强信心的鼓励,从而刺激宝宝为得到奖励而做的更好。

注意肢体语言是否礼貌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训练和帮助宝宝使用肢体语言时,父母要做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特别需要爸爸妈妈要注意宝宝肢体语言的礼貌,如跟别人说话时,不要用手指指着对方,而要眼睛专注对方的脸孔;也不要两手臂交*抱在胸前,这会使他人有压迫感与被排斥感。当然,9~12个月的宝宝也许还不明白其中含义,但长大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明白了,对宝宝的将来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培养宝宝语言的小游戏

如果父母生硬地教给宝宝一些动作,宝宝不仅不理解,也不会跟着父母去做,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把要教给宝宝的肢体语言融入到游戏中,这样宝宝学的快,父母也省心。

挥手说再见

这个时期的宝宝能够将语言和动作联想在一起,宝宝学会将“再见”的声音和动作与离开的行为,如出门,联想在一起。

模仿手势

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模仿父母的动作,父母可以利用宝宝这种爱模仿的特性,趁机教宝宝各种配合手势的单字,并经常练习,这样宝宝就可以马上记住了,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玩一些将手、手臂、脸部表情、简单文字结合起来的手势游戏,如“拍拍手”。

藏猫猫

这个阶段的宝宝,非常喜欢玩藏猫猫,父母可以和宝宝做一下这个小游戏,也许父母会惊奇地发现宝宝可以和你们互动了。用一张卡片遮住脸,或用手帕盖住头,同时保持跟宝宝的声音交流,问宝宝:“妈妈在哪里?”当你把卡片从脸上拿开,或宝宝用手把你头上的手帕拉下来,宝宝再度看到你的脸时,会非常开心,也可以盖住宝宝的头,妈妈装着找宝宝,这样会让宝宝更加兴奋。

藏猫猫游戏能刺激宝宝发展中的记忆力。宝宝把消失的父母画面,暂时存在记忆里。当妈妈再度出现在他眼前时,他会因为确认了他看到的影像跟脑海中储存的一模一样而感到非常高兴。

丰富的球类游戏

丰富的球类游戏将引起宝宝浓厚的兴趣。单一动作的要求如“把球给爸爸拿来”,这个阶段的宝宝有时会照着做,有时不会。几个月后,大概就都会照办,甚至要他做两个动作,他也会做,如:“去捡球,把球丢给爸爸。”

宝宝与父母一起寻找目标

宝宝对于父母在做什么、说什么总是觉得很好奇,父母可以让宝宝和自己向同样的方向去寻找目标,以达到让宝宝亲眼、亲耳确认从父母口中说出的与自己看到的事物相符,以训练宝宝的辨识与联想能力。

爱心小贴士

我们的身体常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传递了许多相关信息,这就是肢体语言。由于3岁以下的宝宝口语表达的能力不够成熟,所以最擅长运用其肢体语言,如高兴时手舞足蹈,生气时摇拳踢腿,难过时嚎啕大哭等,都很明显,因而容易被了解。因此,肢体语言成为宝宝在能够以字词表达以前的一种与他人沟通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