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与低段学生相比,小学高段学生的科学探究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对高段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特点作一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段学生 科学探究特点 教学建议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自三年级接触科学探究,到高年级已有一定的科学学习经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和程序有了一定的理解,与低段学生相比,小学高段学生的科学探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对高段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特点作一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一、科学探究活动中隐含了更强的逻辑思维性

【案例】教科版五上年级《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的研究问题是: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确定研究问题后,学生进行了推测:可能与物体的体积、轻重有关。怎样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学生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把实验桌上的7种材料分别按轻重或者体积大小排队,再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由此得出沉浮的规律。结果发现:通过上述实验,无法得出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这个结果有些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犯起了嘀咕,一头雾水。 “真的没有关系吗,还是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考虑得不够周密,请大家再耐心地分析分析,小组再讨论讨论。”有了教师的及时点拨,学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探究过程。费了一番周折后,学生发现:是因为没有把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好,研究体积与沉浮关系时,应该选用轻重一样的材料;研究轻重与沉浮的关系,应该保持体积不变。“老师,我们需要一组轻重(体积)一样,体积(轻重)不同的材料。”紧随其上的又一轮探究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教学分析

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活动隐含了很强的逻辑思维性,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把7种轻重、体积不一样的物体放入水中,发现结果与推测不符,引发了认知冲突,促发他们进一步分析和反省:为什么探究的结果与事先的预测不一样?探究的设计和计划的实施存在什么缺陷?探究活动的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在一系列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各抒己见,对活动进行了有目的的改进,再研究……显而易见,学生伴随探究活动本身的思维方式是纵向型的,活动与活动板块存在着明显的递进关系,探究活动一环紧扣一环,前面建立的科学概念是后面科学概念构建的基础和保证。活动中,只有学生的外部探究与逻辑思维相继并进,才能推进探究活动的顺利达成。它已经不像刚刚起步的探究活动:思维结构是横向平行型的,活动板块之间是以并列关系存在,前后活动间不存在明显的推进关系。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