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课意义:

1、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资源共享,凝聚集体智慧。

3、团队协作、轻松愉快。

4、节省时间,减轻压力,提高教学效果。

5、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备课的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共同营造集体备课活跃气氛。

2、事前有备,事后有得,切实提升集体备课全程效益。

事前充分准备。集体备课要以个人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教师平时就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厚积薄发。集体备课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写教案。“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工作。”它既可以是学习理论,也可以是分析学情;既可以是反思教训,也可以是总结经验;既可以是剖析案例,也可以是探讨方法。

事中注重研讨。集体备课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便是讨论。讨论可引发教师更多的问题和困惑,使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诱发出灵感的火花。讨论是否充分,关键在激活参与者的思维,重在交流研讨、感悟生成与观念碰撞,让集体备课充满学术论争的氛围。可灵活使用三种方法:一是提问法。要引导大家针对备课的相关内容提出若干问题。提出问题既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又是创新思维的诱因。二是讲座法。农村校没条件邀请专家来指导,就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围绕某一方面作重点发言,以便大家开拓视野、抓住重点、把握关键、提升思维。三是分合法。此法较为实用。讨论形式有分有合,灵活组合,既提高效益,又激活思维,极易活跃教研气氛。集体备课是一个民主参与、讨论的过程,经验多寡、教龄长短不应成为交流的障碍。参与者也应认真听取讨论,思考不同的意见,将好的见解、提议整合进自己的认知体系,将不合适的或不全面的加以完善,抑或摒弃。在讨论过程中,主备人或备课组长要统筹计划,运用相应的组织技巧,使每个教师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努力促成观点争锋、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也要有大局意识,控制好讨论的方向、方式、主题,防止在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上争论不休。

事后抓好落实。集体备课以后,学校应抓好落实工作。一是检查与评价。检查可采用普查和不定期翻阅两方式。检查时应有所侧重,少一些无意义的、形式的东西,尽量多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教师意见。

3、不拘一格,创新模式,不断开拓集体备课精彩时空。

课后聊天与每日一语。集体备课形式应灵活多样,既有集中研讨,又有分散交流。不拘时间、不择地点,三五个或更多的老师聚在一起,在一种轻松氛围中提问题、谈想法,大家共同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此种课后聊天能极大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更具针对性,是对集中研讨的有益补充。另外,精彩交流不限于有声语言,园内、组内板报上的“每日一语” 也不失为简单有效之法。

先听后评与先说后听。磨课如同“解剖麻雀”,通过对某几课教学反复地、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能尽快认识规律、掌握方法、优化习惯,形成科学的课堂思维形式。集体备课可与磨课有机结合。方式可采用先听后评(现场听课,之后及时组织评议)、先说后听(先让授课人说课,提供修改建议后上课,再听课并组织评议)。如在新授课时,先听一位老师在常态下上课,课后组织听课老师针对课堂教学的实效展开讨论,各有所得后再到各自的班级上课,最后再集中研讨。磨课与集体备课结合不需花费过多时间作秀,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备课的检查及奖励

1、为了加强对集体备课活动的检查,要有详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奖励。

2、全体成员参与,保证集体备课时间,无故缺席者扣发相应奖励津贴,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当天活动的须向年级组组长请假。

3、园长、基础教研组可以通过现场听课、检查备课、布置作业、参与教研等方式加强对教师备课的督导,并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