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半的科学学习,四年级的孩子对科学课有了相当深厚的兴趣,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加上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要相信他们,大胆的放手,尽可能地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渠道的主动获取知识。

五、教材分析:

力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推、拉、举、投等动作中建立起来的。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物质世界内容标准中有关“运动与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对一些常见的力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和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体现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做好这项精品课程,我们学校的科学科组通过教材分析,教学实践,调查分析,我们对教材进行的一定的整合和修改。

本单元学习内容共安排了《重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摩擦力》一共六个课题。但是我们通过实际教学认为,应该对教材进行修改,我们认为可以删掉《11.力的现象》一课,它的内容是给学生介绍了各种力的现象及效果,相当于给此课后学习的各种力加一个简单的引入,然而我们实际教学后认为这个引入没有起到启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之余,却起了画蛇添足的效果,还影响了后面新课学习的吸引性、探究性和活动设置的完整性,严重影响了“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做实验”的科学探究学习的初衷。因此在建设此精品课程的时候,我们对教材做了一定的整合,不再设计《力的现象》相关的资料。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习制定试验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讨论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素养,锻炼实验探究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七、教学策略: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八、教学定位及课时安排:

1、《重力》:建议用1课时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学习有关牛顿的资料了解人类对重力的研究和应用。

2、《大气压力》一课建议用1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中,通过研究吸盘的秘密,指导大气压力的存在,通过吸盘吸在什么物体表面更紧进一步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还可以让学生 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通过探究,了解人类研究大气压力的情况以及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现象。

3、《弹力》一课建议用1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哪些物体具有弹性。认识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课时是小制作活动,通过制作简易的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使学生加深对弹力的了解。

4、《浮力》一课建议用1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对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测,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在水面,然后进行实践探究,明白浮起来的物体收到了水的浮力;再进一步分析沉没的物体,是否也受到了水的浮力,通过测力计的测量明白水里的物体也同样受到水的浮力。了解生活中人们对浮力的研究和应用。

5、《摩擦力》一课建议用1课时进行教学,通过车子刹车的过程、鞋底的设计等探究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九、本课程的设计特点:

1、设计新。新课标下的科学课,教师演示实验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只要学生能自己动手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所以在本单元的设计中,我们安排了许多学生探究活动,力图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在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动手实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本课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学新理念,成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资料齐。本单元虽然课时多,一共有5课,但是我们根据共性,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资源,教学建议,教学反思,特色材料一一俱全,老师们只要深入了解教材,深入了解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和资源就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了,相信能给广大科学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帮助。

3、质量高。本课程的设计集我校骨干教师的智慧于一体,其中还有在省市评优课中获奖的精品,如《大气压力》一课就是陈老师2008年获市科学评优课一等奖第一名,省小学科学年会上进行展示观摩的优秀课例,有很强的学习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