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蜻蜓和麻雀》课时设计:

教学资源开发: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动物分类和形态知识时以进化过程的分类地位从低等到高等安排的惯常做法,而是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飞”入手,对昆虫与鸟类两大类动物进行探究,在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等动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类”的概念。

学生分析:蜻蜓和麻雀是本地常见的两种动物,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这两种动物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是空中飞的动物,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近距离地、很仔细地观察过它们;学生认知结构中关于“昆虫”和“鸟”的认识来自有限的生活经验,是支离破碎的、一知半解的、甚至是误解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从对动物个体特征的认识发展到概念水平的“鸟类”和“昆虫”再认识。

教学材料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提供蜻蜓和麻雀标本、蜻蜓模型、大量的昆虫和鸟的图片以及蜻蜓和麻雀的活动视频供小组观察活动使用。另外还设计了3个表格让学生边观察边填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点。

2.认识昆虫和鸟类,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概念。

(二)探究能力

1.学会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能记录与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2.学习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昆虫、鸟类两大类动物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乐于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昆虫、鸟类两大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根据蜻蜓和麻雀的不同认识鸟类和昆虫类的不同,而不是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

●教学策略:在活动的选择上,强调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观,主要安排了一些观察活动,以小组研讨的方式展开,让学生通过对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等教学材料的观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知识,提高探究的能力。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鸟类和昆虫类的不同,激发学生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板书设计:

蜻蜓图 和 麻雀图

2对翅膀

1对翅膀 没有羽毛

羽毛 头、胸、腹3部分

头、颈、躯干、足、尾5部分

3对足

1对足 1对触角没有触角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师:出示下列谜语让学生猜一猜这节科学课要研究什么动物?

一双眼晴亮晶晶,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