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北师大版模式实施以来,听了好多老师的课,在问题情境这一环,都是出示情境图,老师提问:“看了情境图,大家能获取那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千篇一律。然后学生就说啊、提啊,问题五花八门,没有主题。不但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的时间,而且抓不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的老师还一一去解决学生提出的不沾边际的问题,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学生也听得莫名其妙。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问题源于情境,问题情境教学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问题教学法或谈话法。从后来的教育家的主张和观点中也可找到问题情境教学的踪影,如布鲁纳的问题教学法(又称发现法)也主张创设问题情境,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数学问题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对数学的热爱等。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以人为本”、“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力求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学生的能力发展通常是借助问题、解疑来实现的。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包括学生质疑、教师提问。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高的有效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高效。在课堂实践中,许多教师能有意识地关注有效问题,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不断改进完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