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提出,第三学段要引领学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梳理小学阶段的教材,到六年级结束,一般要掌握以下表达方法:

① 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并体会表达效果。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继续学习夸张的用法。

② 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喻理、衬托等。

例1:六下《桃花心木》一文,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引导学生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例2:《落花生》,借物喻理。

例3:六下《凡卡》,课文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文中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凡卡向爷爷倾诉当学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调是“苦”;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主要讲在乡下生活的快乐,基调是“乐”。诉苦为主,以“乐”相衬,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再加上作者对凡卡写信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

③ 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

例1:六下《北京的春节》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体会作者引用俗语,将叙述与描写融为一体的语言表达特点。

例2:《顶碗少年》中,文章对观众的表现有多次生动的描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去描写观众?

例3: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说说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④ 领悟文章结构特点:开门见山、首尾照应、过渡、篇末点题等。

A 掌握特殊段式结构(总分总、先概括后具体等)的形式,并能做出准确判断。例:六下《为人民服务》中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联系。

B 了解首尾照应在表达上的好处。例:《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C 初步领悟篇末点题的表达方法。例:《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篇末点题,升华主题的作用。

D 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详略安排的好处。例:《北京的春节》“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⑤ 阅读写景状物的文章,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点,以及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例:六下《手指》中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⑥ 能区别同类作品在表达方法上的不同,进行比较阅读。

例1:六下《北京的春节》中的阅读链接,将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中的相关部分比较,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例2:四下《猫》中的阅读链接,将两段关于写猫的语段与文本对比阅读,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学生习作又有何启发?

例3:六下《凡卡》课后题“把本课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对比读一读,看看从中能体会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