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岁到3岁父母的心理

生完孩子的女性,会经历巨大的心理变化。

生孩子前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可一旦有了孩子,就会完全忘记“我”的存在,变成心中只有“妈妈”这个角色了,还会完全按照孩子的生活节奏、按照孩子发出的信号生活。

这既是孩子成长的要求,也是妈妈应负的责任。是妈妈为了照顾没有了自己便一无所能的柔弱个体而必须承担的责任。

因此,此时期妈妈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

孩子偶尔笑一下,妈妈就会欢呼说“认出妈妈了”;孩子开始咿呀咿呀学语了,妈妈就会高兴地说“会喊妈妈了”。儿童发育学家认为,此时期孩子会把妈妈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而妈妈也会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一部分。

妈妈所有的一切都跟着孩子走,简直成了养育孩子的“魔法师”了。奶奶或爸爸做得再好,他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赶不上孩子和妈妈之间形成的精神联系。

孩子“哇”的一声,妈妈马上就知道这是肚子饿的信号,还是发脾气的信号,还是想睡觉的信号。孩子也知道妈妈会懂,所以一切依赖妈妈,一刻也不想离开妈妈。

当孩子长到两岁时,就会开始说“不”、“讨厌”了。以前一直以为妈妈的心就是自己的心的孩子,此时会寻找“自己的心”,并开始走向独立,而此时妈妈也会感到依依不舍。

渐渐地,孩子和妈妈之间就会产生更多的缝隙了。这时妈妈才明白,孩子是和自己不同的独立存在的个体。

而且此时期,妈妈主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吃、穿、睡、洗澡等事情,而有的妈妈因为太专注于这些事了,竟忽略了和孩子建立亲子互动这样重要的事情。

要知道,此时期妈妈的微笑、温柔的声音、温和的态度等,都会对孩子的情感发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要想顺利度过此时期,妈妈必须充分开发养育孩子所必需的母性。在放低自己、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势必会诞生出一个坚强而无所畏惧的真正的“妈妈”。

要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在孩子0岁到3岁期间,妈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要敏感到一看孩子就知道孩子心情如何,现在身体状况怎样等,而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妈妈必须具备充沛的体能。特别是上班的妈妈,为了不影响照顾孩子,必须比专职主妇付出更多的努力。

比如带孩子去新的场所时,必须敏锐地发觉孩子是好奇了,还是害怕了,从而决定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刺激还是赶紧给予安抚;喂新食物时,妈妈应该仔细地观察孩子的大便,看孩子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而且有时半夜还得背着因发烧而哭哭啼啼的孩子到急诊室去。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