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或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倾向性态度,是人们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很大程度在于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习才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内心愿望的满足。小学生学习美术也是一样。因此,《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只有形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才能激发创造精神,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是否有高昂的积极性,并不取决于美术素质与智商的高低,而是在于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美术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学习美术一般都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7—10岁的年龄段,即中低年段时对学习美术最感兴趣。在这个阶段学生特别喜欢上美术课,他们善于观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把美术课当作一种游戏活动,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因此美术作业也完成的很好。可是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学习任务的加重,尤其是美术学习对学生的升学影响甚小,外在刺激淡薄,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是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的难题,因而,延长和保持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激情,是美术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才能使美术教育的目标,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参与中得以实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呢?在近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有多种因素,其中,环境刺激是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生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特点:好奇、好新、好特殊。新奇、怪异的情境往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各种能引发学生兴趣的直观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感知情境中激起好奇心,引发绘画的兴趣与欲望,激发创造性表现的热情,从而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小闹钟》一课时,为了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活跃创造思维,我设计了有趣的猜一猜游戏情境。把一个足球形状的闹钟实物装进礼物盒中,让两位学生动手摸一摸,并根据自己触摸的感觉画出形象来,请其他学生猜猜会是什么礼物?从而营造一种神奇氛围。在学生无法确定圆形一定就是闹钟的情况下,再让学生隔着盒子听里面的声音并描述,终于猜出嘀答嘀答声的圆形礼物是小闹钟。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和想象画出小闹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动笔并将图画展示在黑板上,于是各种各样的闹钟设计挂满黑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始终洋溢着浓厚的主动学习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讲评作业,选出十佳闹钟设计师。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学习结果十分有效。又如:手工《卷纸动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先创设了展示自己剪的各种动物简单造型作品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判断各是什么动物,从而让学生从剪纸作品中简约的外轮廓特征的观察中,识别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然后再把制作好的一些卷纸动物造型展现出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教师再介绍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学习制作的兴趣十分浓厚。为动手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实物观察、生动的描绘等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观察中产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为学习过程提供强烈的内驱力。

二、探究设疑,培养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观点出发,设疑是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美术学习过程本身是探究与表现客观事物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感受或表现客观事物美的过程往往会遇到旧经验所无法解决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就会产生困惑。这时,教师适当设疑引导学生探究解惑,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从而兴趣勃勃地继续感受或表现,从中获取新经验,新技能。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从而提高其独立学习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如在教学《五彩的烟花》一课中,我先拿出一张课前用白色油画棒画好的底稿让学生观赏,请学生说说老师画了什么?画得好看吗?学生们看后大多一脸迷惑,觉得摸不着头脑,明明看不出老师画的是什么呀!就在学生困惑时,我说老师要用画笔表演魔术了,我用画笔蘸上不同颜色,在纸上不同位置迅速染画一遍,在学生们的惊叹声中,梦幻、迷离、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紧接着我立即设疑:“是什么把五彩的烟花表现出来的呢?”学生们的探索热情被激发,学习兴趣高涨,迫不及待地想寻找答案。在接下来的分阶段练习中,学生们认识到了油水分离的绘画表现方法,同时在练习比较中找到了掌握水分的控制技能及油画棒的用力着色能让画面效果更突出、更精彩的技能与道理。

又如在教学《漂亮的建筑》一课时,我选用电脑课件,引出童话人物“积木小子”来激发学生兴趣,在整个电脑课件演示过程中,都是由“积木小子”设疑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答疑解决问题。比如说,什么是福州很有特色的建筑物?图形在建筑中什么位置呢?看哪一组回答的快;电脑中“积木小子”的动画演示,以及精美的范画等等,通过教师的设置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每个学生的答疑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解疑过程思维更加活跃,解疑之后内在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继续答疑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为自我表现与创新打好基础。

三、表现发挥,强化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易激发的特点,但也有易转移的问题,保持兴趣的稳定性差。因此,教学中要注意继续不断给予学生兴趣的满足,使其兴趣得到稳定的保持与不断地延续和加强。而美术活动中学生表现美与发挥创造性,则对学生兴趣的保持与延续有重要作用。因为学生发挥创造性,进行大胆表现,是学生对所学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其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调整活动内容,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强化学习兴趣。教师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从而保持和延续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大鱼和小鱼》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在黑板上出示一大幅海底世界的背景图画,让学生欣赏,直观美丽的海景图立刻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表现的兴趣。欣赏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语言、动作、线条等不同方式描绘形态各异的鱼,表现出可爱的鱼儿悠闲地在海底世界中游来游去的形态,并强调表现鱼儿形状时要形成大小鲜明的对比。接下来让学生创作表现。学生运用平日所学的绘画表现技能,开动脑筋各出新意。不到十分钟时间,就有学生将作业画好并剪下来,教师陆续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的“海底世界”图中。以此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完成作品。学生在表现过程中兴趣十分浓厚,一幅幅作品富有创意。张贴在“海底世界”背景中的有大鱼、有小鱼;有的是一条巨大漂亮的鱼妈妈身后带着一群可爱的小鱼;有的是一群三角形热带鱼围成圈象绽开的花朵……大大小小的鱼儿就象一道道色彩绚丽的花儿在海底世界开放。通过添添画画、剪剪贴贴,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缩影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迷人的“海底世界鱼游图”伴随着旋律优美的音乐吸引了全班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持续得到保持,还不时发出赞叹声。本课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内容。而且学生情绪盎然,活泼生动、新鲜有趣的画面一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中还学到和巩固了绘画技能。

四、讲评拓展,巩固学习兴趣

兴趣的产生与保持,还受一次次成功的喜悦的影响。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展示点评通过努力画出的作品,肯定他们的美术能力,会使学生从成功中增强信心,进一步巩固美术学习兴趣。

讲评拓展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进一步领会学习方法,反馈表现状态,总结经验教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巩固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奇妙的字母》一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二看工艺制作是否好,三看制作态度是否认真。让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评出最佳创意、最佳制作、最美色彩、最有进步等等作品,并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即使是较差的作业,仍从有否努力、有否进步或某方面有成功的角度给予鼓励,然后指出不足及改正方法。通过作业展示与讲评,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美术中的努力与美术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此外,为了保持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我还让学生每月交2张自己课外完成的最满意的作品,从中选优在班级展出或在学校艺术坊展出。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师生肯定评价时,成功心理得到极大满足。学习信心倍增,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最好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