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均衡的学习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从而达到个体与集体学习的统一,以往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更多的只注重结果,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的课程改革就是以改变过去那种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主动获取知识,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学生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意识的培养

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只注重形式,对于其实质性的效果容易忽略。

一、主要问题

1、合作教学的内容选择不恰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切实际的盲目设计小组讨论,一节课看似热热闹闹,但实际没多少效果,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2、合作教学的分组不合理。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以同桌为小组或按前后座位组合成四人小组最为常见。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科学,容易形成要么听你的,要么听我的,其交流的范围狭窄,学生养成依赖性,形成个人统治地位,不利于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3、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充足。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便不加思索、七嘴八舌的说开了,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还有的教师经常在宣布开始合作不到一、两分钟就叫“停止”,教师完全是为合作而合作,以至养成学生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

4、合作学习的交流效果不显著。

开展小组活动后经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教师经常忽略小组汇报的意见,经常是以学生个人代表发言,小组学习只是流于形式。

5、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单一。

开展小组活动后进行小组汇报,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说:“你真棒!你真聪明!老师送你一个呱呱叫”等等评价语言,这种评价针对的是个人的一种表扬,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无任何作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