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使自我的主体意识外化的创造过程,这种创造如果没有任何铺垫,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将是艰涩而又困苦的旅途。那么,在实际的运作中,作为教者将该怎样使这一创造变得愉悦而又积极呢?《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新课程要改变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或创设适宜的土壤或适宜的发展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味,切实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习作是一次游赏

教材是一种指导性工具,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性作用,故教师应灵活的、不失时机的去开发教材,延展教材;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意识的作文训练。这,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新鲜度,又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养成积极的习作习惯。

如: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次习作是写一处景色。因为作文刚起步,学生苦于下笔,怎么办?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带领学生先到我们美丽校园内四处走走,然后到校园外有选择地转转!学生们高兴地观赏着、谈论着,交流各自的见闻和发现;我不失时机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诱导他们合理的把所见到的每一处进行恰当的想象并描述出来••••••在不经意中,学生们一下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习作对象,纷纷写出了心目中最真实的风景。在不声不响中一堂习作课结束了,学生还余兴未了••••••

习作也可与手工制作结合

手工制作是活动课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不但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大脑思维能力;如果与习作联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那不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吗?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记得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册《积累•运用七》有这样一次习作训练——写一次小制作。要求题目自拟,写清楚制作的过程,注意谈出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面对此,学生一筹莫展。虽然学生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根本没想到这么多。鉴于此,于是我让学生们先仔细回忆一下以前所做过的手工制作经历,回家后再做出一个自己最满意、最喜欢的一件物什,到第二天带到学校在班内展示交流。学生有了目标,很愉快地接受了这次特殊的作业,也很自然地全身心投入。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所做出的作品也不尽相同,但各具特色,很自然地在展示课上吸引了大家眼球••••••我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学生说说自己的制作经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想说说••••••

此次活动,在无形中切入了这次习作训练,在这个大背景下,学生们真实而自然的实现了生活体验到语言表达的过渡,实现了社会经验到知识精炼的转化,完满地完成了任务。通过活动,每个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独特体验,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习作如同讲童话故事一样轻松

阅读是积极地学习文学表达方法的有效形式。大量而广泛地阅读对于小学生是必须的——积累知识,学习方法,形成技能,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而能把阅读到的信息合理、有序地表述出来,尤为可取;因为这既反映了学生在愉悦阅读中及之以后的消化、吸收、想象、加工、整理、内化等一系列外在和内在的所有活动,更是他们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逻辑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 。

听、讲故事伴随着孩子们走过了许多难忘而又甜蜜的日子,给他们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印象,当把这与习作联系在一起,将会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是一次编写童话的习作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求学生将想象的内容清楚明白地写下来。上习作课时,我没有立即让学生动笔进行习作,而是请学生开讲童话故事。顿时,教室一下炸开了锅:大家太想把自己所听到的,或所看到的最精彩的童话故事和大家分享了!讲的学生认真地说着,时而配上自己的动作与表情;听的同学紧盯着台上讲的,随着情节的起伏变化而时喜时忧,完全陶醉在精彩的童话世界里••••••听完故事后,我随即抛出这次习作主题——请大家自己根据习作中所给出的条件或自己组织的材料编写属于自己的童话。学生一听编童话,欣喜若狂。我适时针对性地再进行一些指导性说明,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构建个体的童话天地。

说讲是写的前奏,写是所讲的延续。在愉悦的宣讲氛围之后,在自由自发且轻松的自编构筑下,一篇篇华章于学生之笔端应运而生。

习作也能与作画相融相通

观察,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了解过程;而想象是对现实生活的认真审视后的思想反映。作画如此,习作亦如此。

某日课后,一位爱好写写画画的同学把不日前体育课时,一位男同学跳绳时因为跳动幅度过大而抖落头上帽子的情景,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此画顿时在班上争相传阅,不时引出哄笑。画面中,男孩双脚跳起,脚的跳动带动小腿还向上勾起,而头上的帽子已悬停空中,难为的是旁边还有一些情景词——“啊”“哦”“哈”,与图相映成趣,难怪让人争相传阅。见此情景,我也加入其中,和学生讨论商量——能否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或有意义(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情景勾画下来,然后配上文字加以描述;比一比,看谁画得精彩,描述得生动合理。同学们异常兴奋。由于学生对所画的画面进行了刻意的安排和加工,一般都能准确而仔细地表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后来,我又反其道而行之,尝试用图画去评析习作——要求学生边看习作边想象画面;并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的情景画,对比查找优劣,以合理矫正,效果显著。我想,“图文结 合”可能也算得上学生习作之旅上的一条易途吧!

还能够把习作课做成••••••

作文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使自我的主体意识外化的创造过程。显然地,这种创造绝不是封闭的、单调的、模式化的;而应是开放的,活跃的,无固有规则可循的。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进程中,应根据每一次习作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思维的,有启发性的教法,去唤醒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望。最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活用教材,用活教材;于“开放”之中,实现“生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