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在孩子0―3岁的这一阶段,母亲应该和孩子在一起,这对孩子身体、心理、性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出世后并非因为剪断脐带而完全脱离母体,其实3岁以内,孩子还处在“宫外孕”时期,这段时期如果缺少母爱,其后果将会在孩子人生的其他阶段爆发出来。很典型的是,印度的兽孩,在其两岁之前因为没有受到很好的监护及良好的环境刺激,长大后智力发育就很有问题。”

    “现代社会对全职母亲的理解其实还是很不完全的,有些母亲做了全职母亲,但并不是本身教育意识的促使让她们作出这种决定的,而是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造成的,也有一些全职母亲有教育的意识,但本身对这一领域知识有所缺乏,这些都会导致部分全职母亲本身素质不高的状况的出现。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正在力求从观念上改变人们的认识,前苏联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可以不是教授,可以不是作家、工程师、记者、将军,但如果不出其他意外的话,都会做父亲和母亲。因此,关于做父亲和母亲的知识,人人都可以掌握。关于这种知识是人生头等的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前苏联在高中就开设了相关课程,而我们也在考虑在大学或中学开设相关的课程,告诉未来的家长们如何哺育孩子。在欧美国家里,社区会开设很多的培训班,从结婚开始,夫妻就会接触到各种关于如何做父母的知识,现在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是滞后的,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关键是,提高父母的育儿意识,有了这种意识,父母在无形中就会对孩子加以引导。我打个比方,杭州的孩子大部分都说杭州话,这些就是父母无形中影响的结果,但这种影响是无意识的,如果有意识地做一些事的话,或许你的孩子就能从中学到很多。在这种影响中,父亲也要充当积极的角色。”

    “其实我这里提倡的全职母亲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而已,最关键的是母亲自身对教育的理解,居里夫人不是全职母亲,但是她同样能把孩子培养成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样在这一问题上,学历、出身也都不是什么重要的因素,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花费心力在孩子的教养上,要给孩子正确的爱、科学的爱。全职母亲比工作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这是现代社会更好地教养孩子得以实现的一种形式。如果母亲本身的素质足够高,又有一定的经济保障(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那么孩子的学龄前教育完全是可以由自己来承担的。教师在教育孩子上所起的作用只不过是协助者而已。”

    王东华简介:教育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先后任教于华东交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及湖北省青年心理研究所、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发现母亲》一书作者,《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一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