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狐狸爸爸鸭儿子》是一个感人且有趣的故事:饥饿的狐狸找到一只鸭蛋后,“想吃鸭蛋,还是吃肥嘟嘟的小鸭子?”的想法和欲望一直左右着他。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后,狐狸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它要等待并帮助鸭蛋慢慢地变为一只肥小鸭。狐狸每天忍着饥饿地孵蛋,狐狸爸爸的付出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然而,最后蛋孵出来了,狐狸却放弃了吃小鸭子的念头,成为了小鸭真正的狐狸爸爸。故事充满爱意、情节又跌荡起伏,我们和孩子一起走入绘本时,我们的情绪起伏着,又一起经历了一次情感的洗礼。

一开始教师出示了一张狐狸的图片,让幼儿对狐狸的已有经验来说一说在你印象中的狐狸是怎样的。这样的提问设计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一个对比的铺垫。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中,狐狸是是狡猾、凶恶、很坏的动物,他们不会把狐狸和“爱”这个温馨的字连在一起。大班幼儿对文学作品,有很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具备了一些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设问、质疑、辩论等多种方式,一步一步地走进绘本故事,了解狐狸情绪的起伏,感受爱与被爱的快乐。

其次,观察画面细节,感受孵蛋辛苦。由于本次活动的图片是通过截选的,在感受孵蛋辛苦的画面中只选了几张狐狸孵蛋的图片,这样让幼儿观察似乎不能很好的让他们从图中感受到孵蛋的辛苦。并在演一演狐狸孵蛋的情境时,问及幼儿蹲着累吗?有幼儿就说:“这样不累,要是屁股下面有蛋我就蹲着累了”。如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狐狸的表情,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发现狐狸全身都在发抖,腿都酸了,能更好的让幼儿感受到孵蛋的辛苦。

最后蛋孵出来了,肥嘟嘟的鸭子终于到了嘴边,引导小朋友思考狐狸有没有吃掉小鸭子,对于这个问题出现两种观点,教师及时的引导孩子进行辩论,这种形式是不错的,可是在辩论中的氛围不够浓厚,教师应让孩子互相反驳,给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可以做个小结,让这次的辩论有始有终,孩子一方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对狐狸情感变化有更深的了解。在故事的结尾,最让幼儿感动的是两张画面:“狐狸还和小鸭躺在一起,用树叶盖住小鸭子,满脸是父亲般宠爱的表情”;“不会游泳的狐狸用绳子绑着自己,陪小鸭子游泳。”让幼儿感受到了狐狸爸爸对小鸭子的爱。然而我们的孩子看了也不只是会咯咯地笑,因为他们从狐狸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幼儿相互说说自己的爸爸是怎样爱他们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感受到了爱的真谛,学会了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