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2:阻断发热致痉。患儿,女,3岁,湖北宜昌人。

自幼体质娇弱易感冒,每感冒必高热,高热若不及时消退,体温39.5℃以上必四肢抽搐、项背强直,持续数秒到1分钟左右。发作时须输液或灌肠退热,配合针刺止痉。昨日来郑探亲火车上受凉感冒,家长恐怕再次惊厥而来我院求治,儿科介绍我科欲求针灸治疗。时下哭闹不止,体温37.8℃,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腹泻,苔薄腻,食指络脉从风关透向气关,色鲜红。证属伤寒太阳表证。家长要求尽快退热,防止高热致痉。当时即为患儿行捏脊疗法,每次在行至大椎穴部位时稍用力提捏3下,使患儿大声啼哭。治疗后休息半小时,测体温37.3℃,嘱其母晚上睡觉前再捏脊1次。次日上、下午在门诊各治疗1次,热退身凉,察食指络脉隐于风关,色淡红。第3天回宜昌,电话询知未再发热,其母在家自行捏脊巩固3天病愈。

此后,每当感冒初起,其母必及时捏脊,从此远离高热惊厥,感冒发生也越来越少,体格逐渐健壮起来。

按:针对习惯性高热致痉患儿,利用捏脊疗法提前退热,阻断病程进展,防止发展到惊厥状态,属既病防变。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小儿素体娇嫩,抗邪能力不足,冷热不知调节,易为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体表,致卫阳被郁而发热,加之小儿天生“阳常有余”,外感风邪则“易从阳化热”,导致高热难退。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既可利用其物理刺激作用而发汗解表,又可疏理经络,恢复脏腑功能,达到扶正祛邪之效。研究证实,捏脊疗法可以提高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厌氧菌数量,改善菌群分布结构,恢复机体的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可以使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体温下降,症状改善。临床中遇到外感发热患儿采用单纯捏脊疗法或配合药物治疗,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病案3:防止咳嗽复发。患儿,男,4岁。以反复咳嗽气促1个半月为主诉入我院儿科病房。入院时,患儿无发热,咳嗽无力,痰白清稀,动则气喘、汗出,形体消瘦,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胸部x线片示:双下肺肺炎。患儿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中医诊断为:肺炎喘嗽——肺脾气虚型。入院后予中药以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为法,经治11天痊愈出院。出院时,由儿科介绍来我科求推拿巩固治疗。为行捏脊疗法,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后,教会患儿母亲操作,嘱其继续每日1次给患儿捏脊。1年后因细菌性腹泻前来就诊,询知其母常为其捏脊,现很少感冒咳嗽,体质日渐强壮。

按:此案利用捏脊疗法对疾病刚愈、且有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而咳嗽的患儿进行预防性治疗,而起到防止复发的作用,属病后防复。病后防复,古称“差后防复”,是指疾病刚痊愈,正处于恢复期,但正气尚未复元,因调养不当,旧病复发或滋生其他病者,事先采取的防治措施。或指疾病症状虽已消失,因治疗不彻底,病根未除,潜伏于体内,受某种因素诱发,使旧病复发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功能均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肺、脾、肾三脏虚损而致卫外不固,反复感邪,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其发病关键不在邪而在于正气不足。捏脊疗法通过刺激督脉、膀胱经等经络以及肺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能有效地培元固本,补气、健脾、强肾,补益气血,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从而抵御外邪入侵,有效防止外感复发。此外,临床中遇到伤食腹泻、遗尿等儿科常见病证,运用此法均能达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效果。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