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是个人对色彩的感受又很不一样。当夕阳的余辉洒向天地时,有的人会惊喜地驻足留连:“夕阳好美呀!”;而有的人却视而不见,一点也不为之动容。

可见,客观存在是要通过主观感受来摄取的。空间智能强势的人,对色彩很敏感,这是不是天生的呢?实事求是地说,有先天的成分。这在那些艺术天才身上表现得最明显,但是天才只是极其个别的。大多数人是普能的,普能者的先天禀赋差异不大,为什么越发展越有差异呢?这就是后天环境与教育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孩童时代可塑性较大,外界的影响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但是在一个对色彩冷漠的环境里,怎么可能成长起对色彩敏感的孩子呢?可见,有利的人文环境是很重要的。让孩子有一双对色彩敏感的眼睛,敏感于色彩的变化,敏感于色彩的搭配,敏感于色彩的美和不协调;让孩子有一颗喜欢色彩的心,喜欢玩色彩,喜欢用色彩,喜欢指点评说色彩,喜欢追求色彩的美化。孩子将因此而获得更多收益,孩子的心灵将因此而敏感起来,多彩起来。

1.生活中的色彩

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因为生活是永不枯竭的源泉,然而在一般人眼里,生活是平淡的,是没有光彩的,因为他们的眼睛里缺乏敏感的神经,这是艺术教育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其实在生活当中处处有色彩以及色彩的变化,例如,春夏秋冬,就各有色彩的主旋律:春,是斑斓的五颜六色;夏,是郁郁葱葱地浓绿;秋,是灿烂的金黄;冬,是皑皑的银白。这些绚丽的色彩等待着孩子去发掘,等待着孩子去感受,但是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发现生活的色彩呢?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许多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了。双休日不难见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身背画板,在大人的陪同下,急匆匆地走进少年宫或艺术学校,到美术班学习绘画。然而,其中有不少孩子走出绘画班就与艺术脱离了,因为他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生活是最生动的艺术课堂。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是有科学育儿头脑的,他们注意用生活中的缤纷色彩去感动孩子。例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他的小床上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引得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追逐这些好看的东西。孩子大一些了,就带着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和孩子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绚丽色彩,万紫千红、翠绿欲滴,孩子有了美不胜收的体验。在街头,你会看见一些有心的家长和孩子指点五彩耀眼的霓虹灯;在商场,你会听到这些家长指点孩子欣赏美丽的橱窗或商品。就这样,生活中的色彩流进了孩子的心田,孩子的眼睛变得敏感起来,越来越多地发现美、欣赏美,艺术细胞就这样悄悄地在孩子的脑海中逐渐增多,艺术感觉就这样慢慢地在孩子的思维中发展。

2.动物的保护色

动物园里的热心观众是儿童,他们对动物百看不厌,因为动物千姿百态,以动作和色彩吸引着儿童,这实在是最好的“教科书”。当然,“教科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家长的引导和指点,使孩子由“看热闹”深化为"看门道"。

孩子自发地看往往是走马观花,兴致所至,其感受是朦胧的,只会说好看,并不琢磨好看在哪里。此时,大人的参与和指点,能促使孩子有目的地欣赏,“蝴蝶的花衣服真好看,有什么颜色呢?”“有什么花纹呢?”“两边的翅膀好像是一样的。”于是,孩子也随之好奇起来,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欣赏动物的色彩搭配、色彩组合、对称的美 ……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欣赏能力,同时丰富了情趣,获得了认识。

探究孩子的"看"往往是表面的,他们只是感受有什么,并不追究为什么。而适时的点化,能促使孩子探究起来,“为什么蝴蝶要穿花花衣呢?”“翅膀上大大的圆点像什么?像大眼睛!噢,是为了吓唬敌人的。”“瞧,树叶蝶多像树叶,它在树丛里是很难被发现的,就避免危险了”……由此,孩子知道了"保护色",同时燃起了好奇的热情。

3.四季的色彩

大自然是最优秀的艺术家,四季变迁不就是它匠心独具的杰作吗?这是多么好的欣赏对象呀,然而四季的美又是容易被忽略的,因为见惯了,就会视而不见,麻木起来。怎能让孩子敏感起来呢?必须用感动驱除麻木,用惊喜燃起热情,抓住四季的色彩,这才是发展的美、变化的美、流动的美。

可以利用身边的景物欣赏四季,例如社区里的树,欣赏它们四季变换的色彩,然后亲子合作,画一本树的四季画册。常带孩子到公园里去玩玩、看看,每次去都指点孩子发现什么变了。如“哇,开花了!”“瞧,一片金黄,多美呀!背个大画夹去写生吧。”画一本公园的四季画册。

游戏活动:

·春季树木变化册

初春的时候,树木的变化是很神奇的,从光秃秃的树上一下子冒出来了嫩芽,一下子伸展出嫩叶,很快就开花,不久就绿荫满树了。赶快抓住春季,画一本树木渐变册,欣赏树木的变化,认识树木生长的奥秘。选择一棵落叶树,最好是开花的树,在初春的时候对孩子说:"这棵树别瞧是光秃秃的,很快就 要变了,我们给它画像吧。"准备绘画小册子,每周给这棵树画一张像(变化迅速时多画),从光秃秃一直坚持画到满树浓绿。最好是画几棵不同变化的树,如先开花后长叶的,先长叶后开花的,长叶与开花同步的。大人积极参与,你画一本我画一本(一本只画一棵树),最后来对照树的变化过程,会发现原来春天的树是这样的多姿多彩呀!

4.颜色作画

用颜色作画,虽然是用普通的水彩,但不是一般的水彩画,一般水彩画是先构思后作画,是有目的地作画,而这里所说的颜色作画都是没有构思的,作画者自己也不知道会作出什么画面来,这样作出来的画往往令作画者自己都惊讶不已。这是一种完全创意的作画,无论制作多少次,都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作品,让作画者感觉趣味无穷;这是一种借助想象来阐释的作画,画面是抽象的,看似杂乱无章,却蕴含着无穷的想象,用 "内在的眼睛"去想象它,会有许多发现,会有许多说法,甚至还能指点画面,编出种种情节和故事来。

颜色作画非常简单,好玩又好做,但是不能仅满足作画,要注重展开作画后的活动,把作品展示出来,欣赏它、想象它、讲述它,"这是什么呀?""这像什么呀?""这是一件有趣的事,看出来了吗?"……大人当热心听众,和孩子一起想象、编讲,用欣赏的态度把孩子的编讲记录在画面旁边,这样,画面就有了生命力,孩子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游戏活动:

·玻璃球作画

材料:圆形盒子(如月饼盒)、水彩、玻璃球、白纸

做法:把白纸铺满盒底,在纸上设置几团水彩(不同颜色,分开设置),将玻璃球放在纸上, 双手捧住盒子晃动,任意晃动或有指向地晃动,玻璃球穿过就会沾上水彩,在纸上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交叉穿行,就能勾画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染纸作画

材料:宣纸、水彩

做法:将水彩化成颜色水,将颜色水滴洒在宣纸上,可以分开滴,也也可以重叠滴,颜色在宣纸上会蔓延开来,出现各种形态的造型;或将宣纸折一折,再在颜色水中蘸一蘸,打开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造型。变换宣纸的折法,会有不同的效果,让孩子去尽情地想象吧。

·易拉罐作画

材料:易拉罐、水彩、白纸

做法: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设置几团水彩(不同颜色的,最好有红、黄、蓝三原色),再在上面覆盖一张白纸,然后把易拉罐放在覆盖的纸上,任意滚动易拉罐,整张纸都滚到了,然后揭开覆盖的纸,得到了两张五彩缤纷的作品。这种作画的最大特点是颜色的交融,出现了原色、间色、深色、浅色,勾画出了非常抽象的画面,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就会看到不同的画面,有不同的感受,给孩子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

5.配色游戏

颜色不仅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是变化多端的,蓝的和黄的调和变出绿的,而蓝的和红的调和就变出紫的了……玩颜色的乐趣与收获在于尝试和发现,不是单方面地接受,不是索然无味地按方配制,而是孩子主体积极地参与,做着做着,就会有惊喜地发现。

大人需要做的不是传授,不是代替,应该是支持、参与、引导。支持就是提供孩子玩颜色要用的工具、材料、物品等,例如水彩颜料、纸、笔、器皿、抹布等。创设玩颜色的有利环境,例如,有合适的工作台,离水源较近,有工作服(玩颜色容易弄脏衣服)等。

参与是大人以同伴的身份和孩子一起玩颜色,一起研究玩法,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分享惊喜与快乐。引导则是不要急于追求玩颜色的结果,而是要充分展开过程。不要把现成的配方传授给孩子,要鼓励孩子试验,不怕失败,积极尝试,例如,怎样配出绿色来呢?不要告诉孩子用蓝的、黄的就行了,而是要引起孩子试验的热情,“我想画草地,可是没有绿色,我们一起制造绿色吧。”这样试一试,那样试一试,当绿色出现时,孩子是多么高兴呀,孩子的收获绝不只是一个配方,而是可贵的探索精神。

游戏活动:

好玩的颜色水--配制饮料

材料:颜色水、玻璃器皿、空眼药水瓶

做法:调节器配好颜色水用眼药水瓶汲取(用眼药水瓶好汲取,不会洒),注入玻璃器皿。

先与孩子讨论“方案”,“我们来配橙汁吧,该用什么颜色调和呢?”让孩子确定一个配方,再按配方操作,家长帮助记录配方和试验的结果,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配方,都提醒孩子记下来,使孩子的设计逐渐避免盲目。给配成功的饮料写上名称和配方,陈列一段时间,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愉悦。

好玩的玻璃纸--彩色眼镜

材料:玻璃纸(彩色)、硬纸

做法:将彩色玻璃纸剪成较小的长方形或方形,要有红的、黄的、蓝的。引起孩子实验的兴趣,"要想看到彩色的世界吗?透过玻璃纸瞧一瞧吧。"两岁多孩子的绘画已不是杂乱的点和线了,你会看到圆圈、块块、条条,模糊的形象出现了 ,孩子还会边画边嘟嚷:“球球,娃娃,飞机来了……”已经能用绘画表达意思了。

先用单色玻璃纸放在眼睛上看一看,世界变样了。再将两种颜色的玻璃纸重叠起来看一看,变了颜色。让孩子记一记,哪几种颜色重叠,能变出新的颜色。“做个彩色眼镜,很好玩。”帮助孩子用硬纸剪出眼镜框,把彩色玻璃纸粘贴在眼镜框上当眼镜片,可以是单张的,也可以是两张重叠的。做好眼镜戴上,看看四周,再做些彩色眼镜送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