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是人们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简称。资料表明,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10个患有不同类型的先心病,我国每年约有15万到20万左右的先心病患儿出生。以往,对于先心病只能采用开胸手术治疗,可患儿年龄小,手术大,术后又有很多并发症。因此,治疗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医生和患儿的父母。如今,对于先心病已有了更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

小儿先心病

小儿先心病是指小儿在胚胎发育时期,即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遗传、病毒感染、药物、射线等因素,造成心脏、大血管局部解剖结构形成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的先天性疾患。

小儿先心病对孩子有何影响?

一般来说按病情轻重不同,先心病会不同程度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降低抵抗力,病情严重的孩子生命受到威胁。而且,一部分先心病患儿的病情是随年龄发展的,如不及时治疗,随着肺动脉压力增高或心脏增大,到了晚期便会失去治疗机会。资料表明,先心病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到1岁时有一半死亡,到2岁时有2/3死亡。对一部分平时无症状、对身体无明显影响的单纯型先心病患儿,以后有关升学、就业、婚配以及社会心理压力,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对于先心病最为稳妥的建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应该怎样治疗小儿先心病?

先心病只通过吃药、打针往往根治不了。以前,也主要是依靠开胸、开心脏的外科手术方法矫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先心病介入治疗,正在成为根治某些先心病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用不着开刀,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小,目前能对大部分常见的单纯型先心病达到根治效果。不过,复杂型先心病往往还需要外科手术矫治。

小儿先心病的介入治疗

先心病介入治疗是在x线或超声心动图的指引下,通过穿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将导管及特制器材(球囊导管或金属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微创方法。目前,主要开展有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等,它与外科手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 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针眼(3mm左右)。由于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几天就能愈合,不留疤痕;也无需打开胸腔,更不需切开心脏。

2. 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深低温麻醉。患儿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就能配合,大龄患儿仅需局部麻醉。这样,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3. 由于介入治疗出血少,不需要输血,从而避免了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4. 相比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一般在30分钟至1个小时左右就开始进饮,术后20小时就可下床活动,住院1-3天即可出院,局麻的患儿可在门诊完成。

5. 目前,对合适做介入治疗的患儿,各种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在98%以上,术后并发症少于外科手术。它就像外科手术一样,可起到根治效果。

怎样发现孩子有小儿先心病?

很多婴儿是在出生后,通过医生体检听到“心脏杂音”而发现先心病的,一部分患儿是由于有症状去看病,在做检查时被发现。先心病患儿常见的症状为:

1. 发育较同龄孩子差,平时容易感冒或得肺炎。

2. 由于身体末端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手指及脚趾末节变得粗大、颜色变暗,并口唇发青,哭闹时更明显。

3. 患儿在行走或玩耍时由于缺氧,常会蹲下片刻。

4. 喂奶困难或拒食、呛咳,或吃奶时吃吃停停、有呼吸急促、憋气等现象。

5. 宝贝不爱活动或在活动后总喊累,并有多汗、口唇发青等症状。

6. 患儿诉胸痛或有晕厥,但并不清楚引起的原因。

特别提醒: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大部分先心病患儿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所以平时不容易被发现。一旦出现症状,一般都发现较晚或病情较重。因此,一定要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让患儿错过治疗时机。

在怀孕时要严格进行产前检查,出生后要进行常规体检,特别是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俗称心脏b超,一般都能发现本病。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目前一部分先心病在怀孕期间即可得到准确诊断。平时应定期为孩子进行健康检查,这是及早发现问题的有效措施。

发现孩子有先心病怎么办?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心脏病时,都会很着急。但不用过分紧张,可采取以下做法:

1.先尽早带孩子去正规大医院去检查,特别是接受专业的心脏b超检查,以明确心脏畸形的性质、程度及轻重等。

2.应向心脏专科医生咨询,孩子应该采取哪种治疗(手术或介入治疗)。部分单纯型先心病对身体并无明显影响,可随访观察。比如,直径小于5mm的房间隔缺损、直径小于3mm的室间隔缺损等,一般无需治疗。但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拍胸片,做心电图,以了解杂音变化和心肺负荷的情况。

3.应在心脏专科医生建议下,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外科手术还是介入治疗,如果选择了介入治疗,家长应找专业先心病介入医生制定手术计划。

特约专家/蒋世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