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旨在于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自由的感受、自由的表达,在活动中感受美的事物,获得身心愉悦,并将自己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幼儿园工作规程》在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中提到“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但是,从感受美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需要经历一个复杂过程,是幼儿认知与情感等各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这就涉及到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同于幼儿平时观察具体的事物,也不同于他们用语言描述事物形状。正如审美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所说,人有两种理解能力,一种是直觉,一种是理智,前者用于审美,后者用于科学。两者都可以达到对事物的理解,只不过理解的对象和理解的方式不同。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时,应该要求幼儿对感知到的对象的细节特征进行具体形象的比喻描述,或者通过绘画或舞蹈表现直觉感受,避免幼儿概念化、模式化的表达或表述。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也不同于人们经常说的审美过程,因为审美是在理性发展到一定高度而产生的智能活动。它包含许多高级的思维能力,而这些是幼儿所不具备的。感受美、表现美只是审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停留在表象阶段的初级情绪情感体验,是审美心理因素发展的量的积累阶段。笔者试图分析艺术活动中幼儿从感受到表达的过程,并依据各心理因素的参与程度不同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以内隐心理成分的调动为基础的准备阶段、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初始阶段、以想像、情绪情感活跃为特征的意象阶段和以自由表达为基础的艺术创造阶段。

二、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之阶段描述

(一)以内隐心理成分的调动为基础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指个体在直接接触美的物象之前的预备状态,是幼儿艺术活动过程与成人艺术活动过程相比差别较明显的地方。这种差别并不是说幼儿有准备阶段而成人没有,而是说在成人的艺术活动中这一阶段表现不是太明显,因为成人的思维力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准备阶段的一些表现已经在潜意识中完成了,但对于幼儿来说,准备阶段是非常必要的,它对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设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幼儿艺术活动的持久性,感受和表达的准确性。在这个阶段,虽然美的刺激尚未出现,实际的审美活动尚未开始,但它却是幼儿实际感受美、表现美的前提。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准备,即事先的、长时性的准备状态和暂时的、情境性的准备状态。前者是个体在先前的艺术感受与表现活动中获得的审美定势、审美知识、审美态度和审美价值等内隐的心理成分。比如幼儿对颜色的偏爱,对形状的偏爱。对不同的审美物象产生不同的情感等。后者指当美的事物即将出现时,个体对这种美的事物的期待和向往。这种暂时的、情境性的准备状态是由个体在先前艺术活动中积累的内隐成分引起的。比如,老师告诉小朋友春天来了,下午去公园里看春天,这将使幼儿产生一种对即将展现在眼前的春天的期待,并且回忆起先前自己看到的开花的杏树、桃树,翠绿的柳树、嫩绿的小草等形象,从而进入一种暂时的、情境性的审美准备状态。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