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可以滋生学习动力,教学应该从兴趣入手。但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的兴趣往往不能持久,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呢?课堂教学中,我按照“说、做、夸、玩”四字诀进行实践尝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说”——联系生活讨论问题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就是由讨论数学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积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可以吗?为什么?这样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引发了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兴趣,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圆形的?究竟圆形有什么特点?如果改用其他形状将会出现什么情景?为了进一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年、月、日”以后,让学生自制一份新年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配上插图后赠送给你的好朋友。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二、“做”——动手操作促进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思维是数学的心脏。”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协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支柱。动手做一做是儿童心理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让他们在数一数、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中对数学产生兴趣,把数学学习中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尝到求知的乐趣,促使知识的内化。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玩具积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些积木搭成各种美丽的图形,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高层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生活,拓展生活、生存的空间而培养了能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