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对幼儿犹如生命那么重要,可见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可以说幼儿的生活是游玩的生活,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切。幼儿在游戏中度过了他们自我陶醉的时刻,或兴高采烈地在场地上奔跑,或热衷于搓捏橡皮泥,或抱着娃娃扮作爸爸妈妈过家家,无不倾注了孩子们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

健康的幼儿一般都会主动做游戏,在其生活中游戏的时间最长,游戏的频率最高。幼儿每天总是在玩点什么中度过的,即使没有玩具,只要身边有某些可以用手抓起来的东西,幼儿就会手脚不停地用它去游戏。就是在学习、劳动、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幼儿也是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常常是把活动变为游戏,例如:把洗手变成玩水。幼儿在游戏中总是选择与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的内容、材料、同伴和活动方式来进行游戏。排斥过高或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的作用更为显著。

游戏不以结果为目的,而游戏的过程却快乐无比。有一种说法说经常游戏的孩子是真正的孩子。由于幼儿对游戏有着强烈的直接兴趣,沉湎于游戏过程而不追求什么明确的目的,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所耗费的精力也较少,因此幼儿在游戏中总带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幼儿要讲较多的话,做较多动作,完全无声无息是不可能的。幼儿在充实的游戏生活中懂得了各种事物,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分辨事物的差异。

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概括水平的提高,因为游戏行为是概括的。例如:幼儿在游戏里把自己想象为汽车司机,他表现的是一般司机开汽车的一般活动,同时,只有当他看到自己和司机的共同点时,才能担当起“司机”的角色。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表现周围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一方面也体验着人物对周围环境的感情和态度。例如:幼儿扮演“教师”,不仅模仿教师上课,带小朋友做游戏,也模仿教师、爱护小朋友的感情和态度等。

从小鼓励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会强化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机智性、发散性以及孕育幽默和开朗的性格。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就不爱玩的孩子,对于游戏没有广泛兴趣的孩子,将来会有与人相处的能力和热心于事业的激情吗?因为在封闭的环境里是无法培养和造就幽默、乐观、合群、老练这些心理素质的。游戏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好奇和探究欲。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科琳·亨特曾做了一系列关于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的研究。结果发现孩子的游戏风格与后来的发展状况有关系。充满好奇,喜欢探究的孩子发展较好,不喜欢探究的孩子,从家长的反映来看,平时不爱玩,缺乏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在社交场合紧张,往往手足无措。从小鼓励幼儿游戏,诱导幼儿探究是极其重要的。

在游戏中幼儿的心理压力最小,对自己行为的掩饰也少。因此,在游戏中幼儿很容易表现出他的能力兴趣和态度,以及他的特长和缺点。教师针对幼儿具体情况为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完成教学目的,避免压力对幼儿造成的心理伤害,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极其重要。俯下身来,贴近孩子,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游戏,以现实同伴的身份来欣赏孩子的游戏。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来提供条件,创设环境,更有效地通过幼儿游戏的内在力量,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 游戏生活化的创造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