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让孩子患上“童年恐慌”症

什么是童年恐慌?童年恐慌是指儿童因面临巨大压力而不能理解不能承受,所导致的较长久较强烈的焦虑心态。童年恐慌最直接的表现是孩子的情绪急切不安,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然而,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却没有引起父母们的足够重视。

一位初三男生在我的博客留言,表达了他的内心困惑:

我爸妈都是医生,他们都是北京某医科大学的高材生,上学时就品学兼优,各方面都很拔尖。而我却完全不同,我从小就不喜欢上学,成绩经常是班上中下游。每次开家长会回来,父母总是没有笑脸,盯着我看半天,“当时生你的时候是不是抱错了?怎么一点儿都不像我们呢?”但他们还是要求我考前10名。不断在我面前如数家珍似的说他们当年读书时的骄人成绩,我听了就想吐。让我害怕的是,过年过节家里一来客人,让我“骄傲”的父母就自嘲:“你们看,我们俩都是医生,养个儿子比难民还瘦。我们俩都是硕士学位,可儿子现在考试第10名都困难。”在我听来是一种挖苦,还好我的脸皮厚。后来,只要家里一来客人,我就干脆躲出去。有时我想,独生子女真倒霉,如果我有个兄弟姐妹什么的,让他去出国读博士,让父母骄傲,我就不用担惊受怕了。

我喜欢做饭,准确地说是烹调。连饭店里的松鼠鳜鱼都会做,而且味道绝不比饭店的差。但父母坚决不让我考技校。我很苦恼,考不了前10名、喜欢烹调的我,不是我父母的骄傲,是谁的骄傲呢?

这个男孩的苦恼,正是“童年恐慌”的表现。

听到孩子的追问“我是谁的骄傲”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内心的无奈与焦虑。

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成绩、名次方面的要求决定了孩子的幸福与苦恼。学业上的成功往往是他们快乐的源头,学业上的压力又往往成为他们烦恼的源头。然而,一个致命的难题在于,父母对学历和成绩的高期望、高要求,是绝大多数孩子绝对无法实现的。在这样的重压之下,绝望和无奈就成为很多孩子的主要情绪状态。

二、撩开“前10名”的虚荣面纱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习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考第一名。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孩子与第一名无缘呢?孩子们认为是自己笨或倒霉,父母们对此困惑不解,“别人的孩子行,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

一个美国人揭开了这个谜。

哈佛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至少有8种智能,它们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他认为,有些人热衷于写作,有些人擅长演奏动人心弦的乐曲,有些人对数字特别敏感,有些人能够创作视觉艺术作品,有些人能够轻松优雅地完成体育动作,有些人具有领导才能……以上这些人其实都是人才,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我们不能说上述的人谁最聪明,因为他们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各自的聪明才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