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这块其实是很敏感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比儿童和成人更容易产生和出现低自尊情况。

第一、随着身体发育成熟化使孩子产生了“成人感”,迫切的渴望脱离父母的管教和束缚,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但与此相对的是心理发育的相对滞后,又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使得孩子有着很强的依附心理。这就会使青少年常常感觉到无助、很矛盾、陷入了自我评价很低的误区中。

第二,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出现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飞跃,表现出对自己的容貌的极度敏感同时内心世界也表现出强烈的关注。细小的缺点和伙伴间的负面评价,都会使孩子出现自卑等一类的消极情绪。

与此同时,自我意识分化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是那么的完美无瑕,可是现实的我是有缺点的同时还具有有点,这就会给青少年带来一些不自信和烦恼。

就是因为青少年成长阶段的特点,再加上有一些负性的生活事件,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地自尊。这样的孩子与别人交往时候,会出现不良的观点、看法和评价,既出现歪曲的认知。

歪曲认知使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进而导致人际关系不良。

一、低自尊水平青少年的歪曲认知类型

与低自尊有关的歪曲认知:

极端化的思维,非黑即白,把事物分为好或者坏,要么就是全对,要么就是全错;指解释事物以全有或全无,“不是…就是…”的方式。

什么事情都过度类化,偶发性事件就会归结为普遍存在的结论,并把这种结论用在其他事情上。例如:生活中偶然的失误,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好”“不行”。

个人化,指在无理由的情况下,使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关联的倾向,把消极事件都归因于自己。如某些青少年因在某次聚会中气氛不活跃而认为是自己参加了聚会的缘故。

读心术,指在缺乏客观证据的情况下,主观地以为自己洞悉他人的想法。有些青少年在与同学碰面时,同学反应不够热情就主观地认定是看不起自己。

灾难化,认为自己的处境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太糟糕、太悲惨了。如某些青少年因当众讲话表现不佳,就感到极度焦虑,认为自己“没脸见人”、“活不下去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