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的精心培育下,给予孩子的学识都是父母最深的知识指导。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学前晚期儿童已经具有观察力的初步表现。但是,他们的观察目的往往是不自觉的,还不会自己独立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他们的观察通常是无计划的,很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观察的持续时间也不长。初入学儿童一般也具有上述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向儿童提出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要求,促使儿童的观察力逐步地发展起来。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观察的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

低年级儿童不会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观察周围有关事物的任务,他们往往是东张西望,而刁工会有目的地去察看,往往是随随便便地听,而不会有目的地倾听。低年级儿童的观察很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或儿童自己的情绪兴趣的影响,使观察离开观察的目的。

2、观察的计划性、精确性的发展。

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低年级儿童的知觉和观察计划性差,经常需要教师的提醒。他们的知觉笼统、欠精确。例如,没有经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经常把6和9、5和2、b和d、p和q混淆起来。把“初’’写成“初”,把“低”写成“低”,把“笛”写成“苗”’在教师的指导下,随着儿童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儿童观察的计划性和精确性逐步发展起来。中、高年级小学生已能有计划地对挂图和模型进行观察,观察也相当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