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想很多家长是知道的。为了捍卫爱情而最后走向极端。

心理学家通过这个故事的启发,对中学生恋爱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一个规律:只要是受到家长的但对,恋人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没有收到家长的关注和反对,倒是有些情侣慢慢的疏远了。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这里解释为出现干扰恋情的爱情对外在的力量反应很明显,越是遭到反对,反而也是加强这话种联系,关系也就更为牢固。

俗话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早恋对于12-18岁的青少年而言,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这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所决定的。

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飞速发展阶段,各项生理指标已接近成人,心理上也处于半成熟状态。生理的成人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与成年人一样交朋友、谈恋爱,独立自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再受到长辈的约束。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性欲和性意识逐渐觉醒,对异性由童年期的疏远逐步过渡到好感、亲密,以至产生爱慕和依恋。他们喜欢与异性一起活动、游戏、学习,喜欢与异**朋友,对钟情的异性,会产生与之成为恋人的愿望。

除了生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对青少年早恋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生活水平提高使青少年营养过剩,激素分泌异常,过早蒙生性兴趣。

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体对恋爱及相关情节的过度渲染,以及成人的恋爱行为,同学、同伴的恋情等等,都使青年少从中观察、学习、模仿,或产生从众行为。正是这些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共同催生了青少年的早恋行为。

面对青少年早恋,许多父母通常的反应是大惊失色、紧张焦虑,似有大祸临头。他们认为孩子的早恋必定带来灾难性后果:从无心学习、成绩大幅下滑,到产生性过失,继而考不上理想的中学、大学,最后一生前程暗淡。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