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盟行政公署驻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大草原即在这里。这里有唯一被纳入国际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护区,有中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拥有一碧万顷的天然牧场和内蒙古自治区四分之一的牛羊,有18万平方公里的可利用草场。草原分布着20余条大小河流,470余个大小湖泊,生长着1200多种野生植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兽类、禽类有上百余种。这里矿藏丰富,矿种达50余种,煤炭储量947亿吨,已探明的金属矿有钨、铜、铅、锡、金等17种,石油远景储量达5亿吨,年产原油100万吨。

这篇写景短文是精读课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色,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

课文有4个自然段。依据重点句和段的关系,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而又美丽。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第1自然段,概括讲锡林郭勒草原广阔美丽。

第2自然段,具体描写锡林郭勒草原的广阔美丽。课文写美丽,主要抓住了对野草、湖水、野花的描述。写野草,是从颜色(青青的)、茂盛(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方面来写;写湖水,主要抓住了湖水的清亮,运用形象的比喻予以反映;写野花,写了野花的多(各种各样),特别是写了野花的颜色(鲜红、粉红、宝石蓝)和气味(清香)。从而把一幅风光旖旎、静美的草原风景画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课文从第1、2两个自然段的关系上看,第1自然段是用一句话概括叙述,第2自然段是从几方面具体描写。第1自然段是第2自然段内容的概括,第2自然段是第1自然段意思的具体反映。重点句与下文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第3自然段,讲锡林郭勒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一自然段同样也只有一句话,前半句用以承上,下半句用以启下,具有上下文间的过渡作用。

第4自然段,描写锡林郭勒草原的欢腾。课文围绕“欢腾的世界”,具体写了飞翔的雄鹰、欢歌的百灵、安闲的牛羊、撒欢的马驹、狂奔的黄羊;同时还写了骑马、挥鞭、放歌的牧民。作者抓住草原上这些具有特点的事物,通过人物和动物的活动,写出了草原的勃勃生机。

课文采用静态、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第一部分围绕重点句“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通过对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静态的画面;第二部分围绕重点句“草 原……是个欢腾的世界”,通过对动物和人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场景。动静有序,画 面优美,生动感人,引人向往。

课文配有一幅双页通栏图,从整体上反映了课文的内容:起伏的山岭前散落着几顶圆顶的蒙古包;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清亮的湖水;几个牧民骑在马背上正在放牧;成群的牛羊安静地嚼着青草,一切都是那样安详自在。观察插图,对理解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