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朋友而言,打针的确是件实实在在可怕又痛苦的事。小小的针头戳进肉里的一刹那,几乎所有宝宝都会放声大哭。从此,只要一看到注射器,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或护士,都会感到无比焦虑和恐惧。宝宝怕打针可不只是怕痛这么简单哦,下面就告诉大家,宝宝怕打针的原因,以及怎么帮助宝宝在生病的时候可以勇敢的去打针。

宝宝为啥怕打针?

1、本能反应

出于人体自我保护目的,当外部刺激进入肌体立即会引起人体的一种不适感觉,从而引发一系列反应。对宝宝来说,这种体验非常不愉快,所以他总是想尽办法,如嚎啕大哭、手舞足蹈等等阻挠打针。害怕打针,实质上是再自然不过的本能反应了。

2、陌生环境

人对于不熟悉的事物通常抱有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在医院这一陌生的场景中,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各式各样的针管、仪器,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有巨大差异。无论多么“勇敢”的宝宝,到了陌生环境,行为也会变得谨小慎微。有时,父母和宝宝在家里事先讲好,但到了医院也无济于事。这不能怪宝宝,是医院本身的氛围让宝宝感觉“太糟糕了”。

3、错误教育

有些父母常这样吓唬宝宝:“再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针!”这样一来,宝宝已有的感觉在语言营造的情境中又一次被不恰当地强化和放大了,本来并非不可忍受的感觉变得难以承受。

4、大人紧张

往往在宝宝还没有打针时,父母就开始担心宝宝能不能受得住。又是劝又是哄,这种紧张会无意识就传递给宝宝。当宝宝应对各方压力而需要释放时,只能通过本能的方式哭闹、折腾来消解了。

家长可以试试这样做!

1、提前打招呼

妈妈最好用讲故事的方式,提前给宝宝讲打针是怎么回事。比如,在去打针的路上,妈妈可以给宝宝讲:一个住在针管理的小精灵很孤单,她想和宝宝做个游戏而成为朋友,于是……这种既是对宝宝想象力的滋养,也可以很好地舒缓孩子对打针的畏惧情绪。

2、妈妈先淡定

在打针过程中,首先妈妈自己要做到镇定。因为宝宝是从妈妈的气味、体温、呼吸节奏、皮肤、语气等感受中获取安全感的。如果这时的妈妈本身就很焦虑、紧张,那么妈妈的心跳、呼吸也会加快,体温会上升,这无异于告诉宝宝,一件重大的事件将要发生,很容易增加紧张的气氛呢!

3、接纳和安慰

用“不疼”、“别怕”、“勇敢”这些生硬的词汇去否定孩子的真实感受是很粗暴的。要让宝宝知道,打针感到疼或是害怕是非常正常的,这些感受和行为是被爸爸妈妈接纳和允许的。

妈妈不妨这样说:“是的,打针的确有点疼,妈妈知道了。”同时,也不要太比较,比如指给宝宝看别的小朋友打针就没有哭,人家多么多么勇敢。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多给予他安慰和支持。给宝宝哼唱他熟悉的歌曲或儿歌,保持温柔的对话,可以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

4、别拿打针“说事”

如果你想让孩子坚强勇敢,功夫要用在平时,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告诉他、勉励他,而不是在打针时要求他别哭,别给你丢脸等等,比如说“你是个男孩子,要勇敢,打针不能哭”,或笑话孩子说“你瞧瞧你,还男孩子呢,哭得像个小林黛玉似的”。这样的语言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