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的定义是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10岁以前月经初潮;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也叫真性)性早熟和外周性(也叫假性)性早熟。

四、中枢性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的可能病因有中枢神经器质性病变,包括下丘脑、垂体肿瘤或损伤、放疗、感染,也可能是先天畸形如蛛网膜囊肿、Rath囊肿、脑积水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发生。

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者为特发性性早熟,占女孩中枢性性早熟的80%-90%;而男孩者80%以上是器质性的。有些是不完全性性早熟,如单纯乳房早发育,只有乳房早发育而无其他第二性征,乳晕无着色,多在数月后自然消退。若发生于2岁内女孩,又称为“小青春期”,是生理性的,女童在前1-2年的雌激素可接近成人水平。

五、外周性性早熟

外周性性早熟可以表现为同性(早现的第二性征与患儿原性别相同),也可为异性(早现的第二性征与原性别相反)。

可能的病因有卵巢或睾丸囊肿、肾上腺皮质肿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异位分泌HCG的肿瘤,也可以是因外源性性激素摄入如避孕药,接触化妆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EEDs多有拟雌激素+抗雄激素作用,能在儿童出生前和出生后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引起**系统功能紊乱甚至青春发育异常。

在女性可导致性分化异常、性发育提前、子宫内膜异位、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病率增加,是女性假性性早熟的直接病因,真性性早熟的重要促进因素。在男性可导致睾丸和附睾萎缩、**畸形率升高、**量和**数减少、**活动度降低,是男性原发性性腺发育不良的直接病因,青春期延迟的重要促进因素。

EEDs中的环境雌激素有80余种, 包括植物性雌激素(豆类)、动物雌激素和人工合成雌激素,如洗涤剂中的烷基化苯酚类、有机农药DDT、六六六、有机磷酸酯、除草剂、增塑剂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合成树脂原料中的双酚A、绝缘材料中的多氯联苯等。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