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冉冉为啥见了老师就躲

冉冉今年4岁。他2岁半入园,是当时入园反应较大的一个孩子。入园初,连续一周凌晨5点左右醒来哭闹,其父母只好早起带着他到外面跑操。2周后冉冉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但比较依赖班里的配班老师杨老师;会从家里带好吃的和小朋友们分享;有一个比较好的小伙伴,两人经常聊天,但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较少。

去年年底,杨老师因工作原因调到其他班,紧接着该班的配班老师换了两三次,直到这个学期初才固定下来。和冉冉一起入园的孩子中有五六个随配班老师调了班,还有两三个则转了园。班里又来了近10名新孩子。自此之后一直到现在,冉冉见了配班老师及生活老师(上个学期换过的)就躲。但其他孩子却没有这种表现。

在老师组织活动(拍手、律动)时,其他小朋友都积极参与,但冉冉却游离在活动之外,静静地坐着或站着,反应淡漠,偶尔动动而已。每次喝水,都是等其他小朋友喝完后,自己才上前。吃饭时更是端着碗等其他小朋友找到位置后,自己才坐没人坐的位置。老师问冉冉为什么有位置不坐过去,冉冉回答:“我原来坐的位置其他小朋友坐了。”“那你可以坐其他小朋友原来坐的位置呀。”“小朋友还要回来坐的。”他还很少和小朋友们聊天、玩耍。当然,冉冉也有他比较突出的优点: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广,特别爱问问题。

班里的孩子都在说“XX和XX是好朋友”、“XX是我的好朋友”,但冉冉却说“齐云是我的好朋友”(齐云是冉冉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但并未入园)。老师引导说从班里的小朋友找好朋友,冉冉的回答出人意料:“嘟嘟一开始是我的朋友,但他和李天睿是好朋友。所以嘟嘟不是我的好朋友了。”家长反映说,冉冉在家总说他最喜欢一开始的那三个老师,最近老是不愿意上幼儿园。家长担心这是因为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不佳所致,请求得到老师的帮助。

针对冉冉的不合群,老师和家长做出了以下努力:

1.针对吃饭时不主动找座位的问题,老师建议冉冉:“如果小朋友还要求回来坐,或者你想坐回你原来的位置,你可以和他沟通,看你们谁坐。”

2.老师、家长鼓励冉冉在本班找好朋友。一是引导冉冉主动在本班找一个好朋友,创造机会让他们在一起;二是找本班比较活跃的孩子主动找冉冉交朋友。(正在进行中,还没有见到明显效果。)

3.冉冉每天到校比较早,老师引导冉冉在小朋友来园之前,帮老师给小朋友摆小椅子;逐渐地再让冉冉帮助小朋友收书、收玩具,增加和小朋友们交流的机会。

4.家长邀请本班小朋友来家里玩或创设机会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

不知所做是否合理,请专家给予建议!

专家点评:如何变“不合群”为“乐交往”

孩子为什么“不合群”

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开心,除了环境因素外更多的是心理原因。通常情况下,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大多是由于环境改变引发幼儿心理产生一种陌生感、紧张感和焦虑感造成的,同时也很可能与幼儿在园中的不愉快经历有关。冉冉并不是一个新入园的孩子,不存在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上的适应问题,但他的不合群表现也是由新环境的改变引起的。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到,冉冉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更换了原来比较信任和可以亲近的教师,再加上班上原来比较熟悉的同伴调班或转园,他需要面临一次新的环境适应导致的。他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了紧张恐惧的心理和不合群的表现。

要培养一个合群、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孩子必须从消除造成幼儿“不合群”的原因入手。在本案例中,冉冉的“不合群”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交能力比较弱,在群体中没有好朋友。由于交往主动性比较弱,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冉冉在班上不受小朋友的接纳和欢迎,因此导致他缺乏群体归属感。二是缺乏教师的关注和喜爱。在新的环境中,作为孩子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评价,都为孩子所在意。如果在新的环境中孩子感受到的教师的接纳和喜爱很少,甚至因为在活动中表现不佳等受到过比较严厉的批评和否定,就容易产生挫折感而不愿上幼儿园。也因为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的集体,冉冉表现得“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