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圣诞的前夜,记者在丁芷诺教授的陪同下,冒着沪上淅沥的冬雨拜访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外籍小提琴教授戈德霍夫先生。一见面,没等我在客厅落座,戈德霍夫先生就马上转到卧室拿出两本《小演奏家》,告诉我他知道我们的杂志,虽然他看不懂中文,但在他的学生帮助下,他知道了其中的许多内容。我们的谈话就从《小演奏家》开始。

戈:我很高兴,能够在中国见到《小演奏家》这样专门面对器乐教育的杂志,我几个月之前就知道了这个杂志,是学生告诉我的,我觉得内容很丰富。

记:我也很高兴能在您这里见到我们的杂志。我们主要是面对中国业余器乐教育的刊物。很不好意思,我们没有英文版,这一定会给您的阅读带来不便。

戈:当然,能有英文会更好。但现在我可以让我的学生翻译给我,凡是我感兴趣的内容,他们会告诉我的。

记:谢谢!还希望您能多关心我们的杂志,这也是关心我们中国的业余小提琴“教育”事业。

戈:不客气。首先我想纠正一个概念。我和我的工作其实面对的都是同一个群体,就是学习音乐的青少年们。他们当中有的可能进入音乐学院学习,有的可能通过其他的什么途径学习,在教学的进度和安排上可能会有些差别,但就其他方面,特别是对音乐的认识和对音乐素质的培养上,不应该有什么专业和业余的差别。我觉得,你的杂志上的内容对于专业的学生和业余的学生都会有益的。特别是对于家长和教师,还有学生自己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和他们有关的内容,这很好。不要过于强调专业和业余。音乐就是音乐,教育就是教育,它们和具体演奏技术不是一回事。

记:您来中国任教已经半年多了,能否谈谈您对中国的小提琴教学的印象。

戈:举个例子吧。我有个15岁的学生,要拉考试曲目和音阶、双音,在技术上讲,他已经很完善了。但到今天还不能拉大的协奏曲,这实在是个遗憾。如果一个学生拉音阶很完美,但缺少音乐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拉琴,他不会利用他拉的音乐说话。如果每天只练音阶,是否就能保证以后他在演奏中就没困难吗?作为一个有着多年教龄的外国小提琴教师。我敢站在这里大胆地说:“不行!”齐默门,是德国当代著名的小提琴家(世界一流)。我看他的技术已经是很完美的,我曾经问他,你是否每天拉音阶?他说:我的老师金戈尔德告诉我技巧是通过音乐来表现的,不是音乐通过技巧来表现。我看到中国的学生,他们几乎技术能力都非常强,可以说很多都是世界一流的。从我来中国的几个月给我的感受看,我真的就是这样一个印象。我从没有觉得中国学生在技术上有太大的问题,特别是左手,没有什么问题。中国的基础教育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去年在雁荡山夏令营我也见到了许多你说的业余学小提琴的孩子,他们给我的印象都比较好。在技术上距他们应达到的程度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两手一摊,双肩一耸)。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