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白纸上有个黑点,我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这些年透过自己不断学习,我渐渐学会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优点,15缺点,大部分的家长都忘记看见他的优点好处.所以,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孩子需要一个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个“比马龙”定律就是:你用什么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当学校的老师都放弃他,认为他一无可取,把他带回家交给他妈妈时说:“笨蛋还给你”,爱迪生的妈妈却对他说:“别人看不起你,妈妈觉得你不错”。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信。

我曾经在精神病院辅导过一位台大医科毕业的病人,透过对谈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发现他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得过第2名,从中让我体认到承受高压力(高处不胜寒)的人容易失败且败得很惨!其实失败可以带给人经验和阅历,两者加起来则形成智慧;我们究竟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会读书的人还是有智慧的人?

曾经有人问过我,我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乐和懂得给予懂得生活的人。然后当我们的孩子降生之后,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变得复杂起来。

许多人是用钱养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会希望孩子怎么对我?他们以后会有什么记忆?会想到妈妈给过他什么?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么?我会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儿子是一起骑脚踏车、泡汤、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脸、骂小孩,晚上是吃饭、沐浴、更衣、骂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间不是这样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为一个人,而不是活得有人样。

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这比读书更重要,会成为一辈子受用的资产,有用的孩子或许他们很质朴,但他们会像金庸笔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我们要教孩子阅读自己和大自然二本书。有一位哲学家说:教孩子要读二本书: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够用心来阅读这两本书,不单用眼睛。

第一本书读自己,就是指兴趣、性向、能耐,能够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拥有自身独特性)。第二本书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书,要多带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径星星月亮,从自然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学不到的东西。

要给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会读书硬要他读书就会成为死路。人活着常常会忘记两件事呼吸和快乐,因此只要他还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东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这世界原本就是风风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对风雨,孩子有一天终究会离开学校,还会一个人去面对严酷现实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伙伴朋友助力,如果拥有这些特质,就会有机会!让孩子开心一点,岁月转瞬即过,这些事不赶快去做,以后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