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女孩独立的关键期

23岁的莎莎从学校毕业了,她成绩很好,得到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在父母的帮助下,莎莎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因为跟专业不对口,莎莎很快就辞职了。之后莎莎又找了很多份工作,可是每次都不能坚持过实习期,总有很多原因——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人际关系复杂,这些年轻人经常遇到的问题,似乎都是莎莎不可逾越的障碍。

在游移不定中过了几年,眼看着同学好友都在事业上有了起色,莎莎还是一无所获。苦闷之极的她找到心理医生,希望找到自身问题的根源。在医生的引导下,莎莎回忆了对自己成长有影响的人,和一些记忆深刻的事。

莎莎回忆起,曾经的自己就像“假小子”,活泼好动,可是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决定要教育她有点儿“女孩样”。如果莎莎放学回家大喊大叫,说自己饿了,父母就告诫她要文静,不然别人不喜欢;如果她因为玩耍弄脏了衣服,父母就提醒她不要玩那些“男孩子玩的游戏,”女孩子不干净别人会笑话……更让莎莎印象深刻的是,父母似乎并不对她寄予厚望,也不认为自己的女儿是个有能力的人。他们经常说的话是:“女孩嘛,差不多就行了。”莎莎记得有一次跟妈妈说起自己的宏图大略,妈妈说:“听起来很不错,我以前也做过这样的梦,小孩子都会这样想。”莎莎的妈妈从单位下岗后,做了专职的家庭主妇,她虽然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但又认为自己不可能改善这种状况。莎莎觉得妈妈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她。

培养女孩的独立性有两个关键时期。两岁左右被称为“第一反抗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独立意识的萌芽,非常希望自己尝试和参与成人的活动,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甚至还要干一些自已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明明自己做不好,还不让别人帮忙,所以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就会说:“这孩子怎么变得不听话了!”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时候,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适时地提供适当的赞美、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日常小事中体会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独立处理事情的自信心,这样在以后遇到更大的挑战的时候不至于不知所措。

在前面的故事中,姗姗的父母正是抓住了第一个关键时期,满足了姗姗独立的需求。而在后面的例子中,莎莎的父母却不仅错失了第二个关键期——青春期,还大大挫伤了女孩要求独立的积极性,以至于影响了莎莎以后的发展。

青春期女孩的身体变化是最为直观的,但是心理发展和波动的滞后影响更为深刻。身体的发育和能力的增强给女孩带来了诸多矛盾冲突,其中最主要的恐怕就是独立性和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女孩要求和渴望像成人那样行动,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另一方面,她们又没有具备成年人心理所应有的品质和能力,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依赖父母。然而这是一个女孩从依赖父母到走向独立的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甚至将之称为“心理断乳期”。

尽管我们有理由相信,女孩能够通过青春期进一步学会独立,为将来走上社会,成为一个独立自强的新女性做好准备,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状况,那就是:很多父母在这一时期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他们非但没有鼓励女孩寻找自我,反而把女孩圈在一个人为设定的小圈圈里。有些父母嘲笑女儿想做外科医生的愿望,说服她们护士是更好的职业;有些父母劝阻想做化学家的女孩,认为当一个化学老师更能兼顾工作和家庭……有多少女孩像莎莎这样,在本应大踏步向前走的时候却学会了自我束缚?

然而,我们同样不赞成抹杀女孩与男孩之间的区别。这些我们在《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里多有论述。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即便在女孩走向独立的道路上,她也需要与男孩不同的学习方式。所有渴望独立的女孩都在渴望父母的关爱,同时男孩们却需要更多信任的空间。所以我们要提醒那些试图帮助女孩独立的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讲,你14岁的女儿比6岁的时候更需要你,需要你的指导和关爱,而不是需要“一点儿自己的空间”。

淑女课程:教育女孩不做依赖者

看看你的女孩,她的独立性如何?是温室里娇弱的、没有主张的玫瑰花,还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现代公主?你是否在全心全意地为女孩筑造温室?是否像莎莎的父母一样,禁锢了女孩前进的步伐?

独立性格是指人具有不受他人的影响,有自己的主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的性格特征。它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我们认为独立对于女孩尤其重要。我们将其纳入淑女课程,希望女孩学会独立地行动和思考,不追随他人,照顾自己的成功快乐。那么,家长在培养女孩学习独立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点呢?

○ 鼓励女孩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不到二十五六岁,女孩是不会认识到其独特天赋并发现自己的真正目标的。然而我们知道,每个小女孩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真实的意图,如果教育者能够给女孩成长的空间,提供充足的阳光和及时的修剪,女孩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她的生活目标成长。

在《男孩琼着养,女孩富着养》中,我们以“谁能决定小公主的未来?”为专题,阐述了女孩成长中的真实意图——我们将之描述为“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认为,每个女孩都能听到这种声音,问题往往是,女孩有没有机会去听从这种声音?有太多的父母像莎莎的父母一样,认为女孩“差不多就行了”,或者干脆把女孩对未来的设想归结为一个梦,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的这种教育,使女孩走入平凡之途,丧失了创造美好事物的机会。相反,如果父母能尊重女孩的深层本质,并支持她的女性方式,女孩就能保持与内心声音的联系,并能绽放为健康的花朵。

让我们再次引用霍华德•瑟曼的这段经典之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种愿望,它在等待、在倾听着我们内心真我的声音……那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真正的向导。而且,如果你不能听到这种声音,那么你的一生都会有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是的,决定女孩未来的只能是她内心深处的声音。当女孩听到这种声音,并得到了听从它的自由、支持和引导,女孩的独立才算正式拉开了序幕。

○ 培养女孩主导生活的意识。不管你是否相信,我们中的很多人——我是说成人,还在被生活牵着鼻子走。他们已经生活了几十年,却还在随波逐流。这其中有不少女性,但也不乏男性。我们希望我们的小女孩不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生活中诚然有很多困难,但是有主导型的人永远会努力向前。作为父母,当女孩面临困境的时候,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问一个简单而关键的问题:“你能怎么做?”这句话能够有效地使女孩从被动的无助状态转到主动探寻状态。是的,与其坐在那里等待拯救,为什么不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呢?有时候,行动会让你发现,看似遥远的目标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当女孩发现了这一点,她就会汲取到生存的活力,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更容易度过危机,而所有的这些都将帮助女孩掌握自己的命运。简而言之,我们需要让女孩体验到,谁学会了独立,谁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

○ 帮助女孩看待平等:女孩不需要无原则地迁就别人。波波遇到了一个难题。她就要大学毕业了,相爱了三年的男友向她求婚,并且希望她婚后能够做一名全职太太。男友找到了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他许诺给波波更好的生活。拿不定主意的波波征求爸爸的意见。爸爸支持她肯定自己内心的声音。于是,波波决定继续工作,她认为做家庭主妇不是她希望的生活。同时波波拒绝了男友的求婚,她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迈入婚姻。两年以后,波波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跟男友踏上红地毯,成为他丈夫的男友早已改变了看法,他认为工作的波波更美丽。

女孩不需要舍弃自己的爱好迁就他人。跟男孩一样,她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将之发展成一份事业。当然,如果女孩认为做全职太太也是一份事业,这也无可厚非——只要她不失去对外界的兴趣。女孩将会慢慢承担起她在家庭和工作中的责任。或许在这之前,我们要教育女孩敢于说出内心的想法,并要求周围的人们对女孩的想法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姗姗的独立

姗姗两岁了,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但是,这份疼爱却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有的人说,父母太宠姗姗了,有人却觉得,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那么,姗姗的父母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认为“姗姗太受宠”的人看到,这个两岁的小丫头在家里肆无忌惮地玩耍,她一会儿拿剪刀把妈妈的新床单剪了好几个洞,一会儿拿胶水想把洞再粘上,一会儿又在雪白的床单上涂鸦,画一些谁也看不懂的图案。妈妈的卧室就这样被弄得乱七八糟。可是,姗姗的妈妈却没有责怪孩子,反而夸奖姗姗敢于独自尝试的勇气,然后才告诉姗姗正确用剪刀、胶水、画笔的方法。妈妈还高兴地告诉客人,姗姗小宝贝会用剪刀,会抹胶水,会画画了!

认为“父母对姗姗太严格了”的人看到,两岁的姗姗竟然被要求自己洗澡了。只见妈妈在儿童浴盆里放好热水,又帮姗姗把衣服脱掉,然后,姗姗就自己爬进浴盆里。浴盆上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把水映得五彩缤纷的,可好玩了!姗姗在浴盆里玩了一会儿,就开始抹肥皂,还拿浴花擦出泡泡,然后就在水里洗干净,爬出浴盆。姗姗洗澡的时候,妈妈就在一旁跟客人阿姨说话,既没有帮孩子一把,也完全也不介意她把水弄得到处都是。姗姗洗完澡,妈妈就夸姗姗洗得又快又干净!

其实,太宠爱也好,太严格也罢,爸爸妈妈这样做,都是为了培养姗姗的独立能力。爸爸妈妈希望姗姗知道,她是父母的小宝贝,父母会坚定地支持她去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比如,姗姗独自睡午觉,睡醒了不见爸爸妈妈也不会着急,她会自己拿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她知道,爸爸妈妈是不会走远的;又比如,姗姗很早就自己穿衣服,收拾房间,一次跟爸爸去公园玩,天气转凉了,姗姗只穿了一件很薄的小裙子,冻得发抖,爸爸就静静地从背包里拿出外套递给姗姗,这样,姗姗不但知道以后出门穿衣服要看天气,还知道爸爸妈妈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她。

在教育姗姗的时候,爸爸妈妈从来不用唠叨的方式,也不会过分地担心和保护,但他们会让姗姗感受到爸爸妈妈浓浓的爱,这样,姗姗就会放心大胆地自己去尝试,即使犯了错误也不会惊慌失措。在反复尝试和历练下,姗姗渐渐培养了独立的意识和能力。

灰姑娘,让女孩更懦弱

所有宠爱孩子的父母都把自己两岁的女儿当作公主。如果女孩是独生女的话,父母的生活更是围绕女孩来启动:给女孩穿漂亮的衣服,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女孩身上。父母总想做女孩的保护伞,火眼金睛地守在女孩身边,希望自己有能力照顾女孩,为女孩解决所有的困难,让女孩一辈子无忧无虑。父母会给女孩讲灰姑娘的童话,告诉女孩将来她也会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

女孩无比坚信父母对她的爱。可是,又会有什么问题出现呢?问题是,女孩不是一株温室里娇弱的、没有主张的玫瑰花,而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公主。如果我们把她当成一株玫瑰来养育,女孩就是以为自己真的就是一株玫瑰,值得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一切。她会只关注索取,而不会谦逊地感恩。

好吧,即使作为玫瑰花的父母,你有足够的献身精神,你甚至不在乎女孩能为你做什么,只要她过的幸福快乐——那么,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你无法为女孩屏蔽掉一切困难,也不可能为她解决所有的问题,无可避免的,你的女孩会遭受痛苦,她的亲人可能会死,她可能会得病,可能她喜欢的男孩子不喜欢她,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或者说,女孩会怎么做呢?

当女孩认为自己是一株玫瑰,她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住在温室里。如果遭遇了暴风雨,那一定是什么人的错,让温室出现了问题。女孩会像以往那样,等待着别人来承担一切。可能她从灰姑娘的故事里得到了暗示:有些时候她需要温顺、忍耐,这些有助于她得到同情和帮助,但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有什么人来拯救她。这个拯救者,最初是爸爸妈妈,然后是她的王子。

然而,这简直是一个悖论。女孩是一株高贵的、应该拥有一切的玫瑰花,可是却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那么女孩的命运,该由谁来主宰呢?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占据了救赎者的位置,那么父母就是女孩主宰者,父母给予女孩无助、无能又索取无度的生命,这也就意味着,在父母老去之后,还会有人来主宰女孩的生活。如果他不能给予女孩她想要的,他就要承担责任;如果他不愿意给予女孩这一切,女孩也将毫无办法。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灰姑娘的故事告诉女孩,她的幸福生活将在遇到白马王子之后灿烂地展开。于是,所有自认为是玫瑰花的女孩,都在等待白马王子,指望他给自己搭建一个看得见阳光和星星,却能把狂风暴雨抵挡在外的温室。可是,这样的白马王子真的存在吗?特别是在男孩们也都成为独生子、小皇帝之后?还是,女孩们最后只能用自己的青春和身体换取这一切呢?

作为思想成熟的成年人,所有的疑问都不难回答。可是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父母认识到女孩独立的必要性,希望女孩对待问题时能够自己去解决;另一方面,当女孩真的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更着急的却是父母,他们担心女孩没有经验和办法,担心女孩因此会受到伤害,所以就千方百计地帮助女孩解决问题。没有父母希望女孩做无助的灰姑娘,或许,就是这种“舍不得”让女孩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做法,才是造成女孩依赖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