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乘火车”情景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指名口答)

4×8+5=  6×9+7=  5×4+9=

6×4+6=  9×7+8=  4×4+9=

2.竖式计算。(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16×3  15×6 143×3

反馈、交流,注意积的进位情况。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32页“乘火车”情景图。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回答)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很多。如:A.5节卧铺车车厢乘多少人?B.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C.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2)选择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

问题A: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全班交流。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

生1:70×5=350

2×5=10

350+10=360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0”的处理问题。

(3)比较归纳,引出课题。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口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引出并板书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B: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让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应用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注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第4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站停车等因素确定位置,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都应得到肯定和鼓励。

第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

120×5=600(千米),45×2=90(千米),600+90=690(千米)。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问题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