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比较落后,至今尚不满50年的历史。中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79‰。其中7岁以下的耳聋幼儿就有80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新生聋儿3万余名。中国政府992年与200年国家分别颁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200年)》,提出积极防治儿童多发病和常见病,重视做好儿童眼、口腔和听力保健工作;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994年国务院颁布《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能适应普通班学习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并根据其学习、康复的特殊需要对其提供帮助。目前,每年约有40万聋人可以得到助听器的帮助,其中6岁以下的聋童和少年占/3,有2.3万名聋童接受康复训练,有0万名聋少年接受双语教学;每年有600名聋童植入人工耳蜗,从997年至今的五年间,已有600余名聋童得到耳蜗的帮助;到2002年底,已有近20万名聋童经过训练开口说话,其中/4已进入普通小学就读。从以上调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特殊教育工作重视耳聋幼儿的康复和受教育程度,而对心理方面的关注则相对较少。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论著和文章则更不多见。中国多数幼儿在日常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存在自卑心理问题的隐患。若及时发现并得到正确纠正和治疗的,自卑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最大程度减小;相反的,则会影响耳聋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甚至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笔者通过阅读国内外耳聋幼儿心理教育的书籍和文章,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入手,重点围绕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预防和消除展开讨论。希望可以给耳聋幼儿家庭提供一些参考,促进耳聋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耳聋幼儿

自卑心理的表现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无疑,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到消极作用。耳聋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幼儿没有质的差别,但是耳聋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幼儿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而有了心理问题中的自卑心理后,耳聋幼儿往往会形成情绪发展障碍,心理需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学习障碍。

具体表现如下:

(一)情绪发展障碍

因为自卑心理和听力语言障碍的影响,耳聋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们几乎会错过全部交谈的语言信息。视觉在耳聋幼儿的认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常集中精力去用眼睛观察,因此常常表现出异常的安静或处于缄默状态,让人感觉不太正常或不够灵敏,久而久之,他周围的孩子就会把他撇在一旁。越是人多,他们就越是胆怯害怕,情绪低落,一个人相处。与别的孩子玩的热闹的氛围成鲜明的对比。不能与他人很好的交流沟通,与他人交换想法相互了解,也就不可能与他人深交,更谈不上建立长期的友谊。也就没有亲密朋友,独来独往,孤独一个人。

(二)心理需要障碍

有自卑心理的耳聋幼儿极度缺乏安全感。例如在极短的距离之内不敢独自外出,在亲人的陪伴下还是不敢面对陌生人等。最为突出的是很多耳聋幼儿对自己的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里,尤其对母亲。因为母亲对他们表露出慈祥的面容、温柔的言语和声调,给他们温暖的感觉,心灵上的抚慰。自卑的耳聋幼儿同样渴望情感交流与表达,当这种心理需要被听力言语障碍所影响,而父母又忽视他们的这种需求时,他们便可能会以任性、自暴自弃、冲动、容易发脾气等行为表现出来,严重的还会出现自虐行为。

(三)社会交往障碍

有自卑心理的耳聋幼儿比一般耳聋幼儿更加沉默和自闭。他们几乎拒绝与别人交流的所有机会,自己承受痛苦,把问题隐藏在心理。听力言语障碍再加上耳聋幼儿自己认为自我形象低落,社会表现不成熟,他们越来越害怕与外界接触。他们会缩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以沉默逃避与外界发生交流的可能,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四)学习障碍

自卑耳聋幼儿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问题。他们听力言语存在障碍,一般表现为词汇贫乏,组句困难,发音不准等。健全幼儿一般都通过不断听周围人说话,而无意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耳聋幼儿则需要专门的学习才可以具备一点语言表达能力,加之他们需要非常专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