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场互动式评价

现场互动式评价是指邀请家长进入校园,在现场观摩与互动中获得对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方法与经验。主要形式有:家长客座、家长参教、家长督查。

(1)家长客座活动

“家长客座”是指在幼儿园实施课程中,教师根据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社会热点教育及孩子生成的内容,邀请幼儿家长或社区人员根据自己的学识、特长进园,为孩子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

我们的做法:每月我们聘请一名幼儿家长来园助教,通过教师家长共同备课——家长组织活动——家园互动反思评价,发挥家长的作用。我们还将家长中的优质资源进行整理,成立资源库,形成“家长客座操作流程”,成为全园共享的教育资源。“家长客座”活动不但为家长提供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还使家长的教育资源得到实质性的利用和发挥,留下家长对评价的真实想法。

(2)家长参教活动

“家长参教”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与评价中,教师根据活动计划与幼儿活动需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外出参观等活动的一种形式。

我们的做法:期初以调查表形式了解家长参教活动的意向,每月有计划邀请个别家长参与教研组的“一课三研”活动、亲子观摩活动、幼儿主题活动等各项活动,活动后开展互动反思评价交流和书面标识化的评价资料。

(3)家长督查活动

“家长督查”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与评价中,由园家委会骨干家长代表组织,各班家长代表参与,对幼儿园课程环境与教师课程实施进行督查与评价的一种自发活动。

我们的做法:根据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实施兴趣点的关注要求,实行提前与园方领导预约督察时间、督察内容和园方参与人员,在督察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记录后集中反馈,园方汇总问题并进行分类分时落实整改的商讨与部署,学期结束给予整改情况的通报。

附案例:《宝宝真能干》

●活动前所做的准备:

一是让家长了解活动价值(活动前我们了解到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在家都不爱整理玩具,这些成了他们的一个普遍困惑。其实有时候孩子不愿意整理或许是你的引导方式太过枯燥,也或许家长根本就不引导,只是直接下命令---你去整理好!因此,基于幼儿的实际问题、家长的困惑与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开展此活动,使家长了解活动的价值)

二是了解活动过程(在两段对比录像后引导幼儿对以下一些问题开展讨论:玩具应该由谁来整理?为什么要把玩具、用具整理好?等等问题。帮助幼儿强化巩固整理玩具用具、物归原处的意识。设计的PPT也以直观生动的形象让幼儿了解了标记的种类,标记的作用,如何来利用标记进行整理。认识标记---模仿探索---实践尝试等,并运用多种手段,以帮助幼儿巩固已获得的新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三是共同制定评价表(设计了用“笑脸和哭脸”这种形象的标记来让孩子和家长参与评价,并用鲜明的红色和绿色使结果形成明确的呈现和对比。利用孩子的自我荣誉感来引导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中需要家长的配合:

一是参与活动现场(感受老师在活动中的引导方法。)

二是共同参与评价(看自己孩子的自我评价再选择哭脸笑脸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评价,以家长参与观摩和参与评价的形式使家长和老师都彼此了解了宝宝在家和在园时整理玩具的表现,在笑脸和哭脸的对比下激发了很多孩子的自豪感,也让很多孩子想要做得更好!)

三是现场进行助教(从正反不同的两个侧面请家长沟通交流宝宝在家整理和不整理玩具的感受)

●活动后与家长的沟通反馈:

一是进行评价和反馈 (让家长谈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和反馈,说说后续在家庭中如何延续幼儿园的教育,使习惯培养落实到每一天)

二是年级家委会之间的观摩和评价(请家长谈谈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和启发。)

教师分析:邀请家长参与和研讨,一方面是让家长能了解到现阶段我们小班生活能力培养的重点是什么,以及我们的培养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现场互动,让家长学到一些生活教育的好方法、好策略,让各位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宝宝是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情的,希望在家不要包办代替,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促进幼儿生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活动后产生的效果:

以下是邵奕萌小朋友家长在参与了现场互动式评价后的感受与做法:

我们认为这种现场互动式评价的精彩在于:一次活动中融合了多种评价方法,家长们通过现场观摩与参与,亲身感受了活动前评价、活动中的即时评价以及活动后的反馈评价的作用与价值,给家长最直接的指导与示范,使研究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家园同步实施课程与评价课程,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和推广意义。通过此次参教活动让我了解到幼儿园的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希望以后有多点类似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在家中也实施相同的教育,更好的体现出人乐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教育特色,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长。

在老师的启发下,我对孩子的教育做了如下调整:

1、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自我整理的空间,提供各种筐及玩具柜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2、及时鼓励孩子每次玩好后自己整理玩具,物归原处。

3、完成后家长进行语言表扬、肢体表扬或物质表扬等(贴五角星、小贴纸等)。

2、生活任务书评价

为了加强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更好地做好家园同步教育,便于家长有效实施课程与监控课程,小班教研组老师与家长共同研究出台了《小班宝宝生活任务书》,它是我园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与评价形式方法上创新。

(1)任务书编制目的:突显让家长了解孩子生活课程实施要点与指导内容,体现幼儿园教师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评价;注重我园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与评价形式方法上的创新,发挥桥梁和纽带、双向沟通、一致教育的作用。

(2)任务书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给家长的话,爸爸妈妈一起学:指导家长做什么和怎么做,并附上与该培养内容相关的能朗朗上口朗诵的儿歌,以便教师、家长和幼儿可经常性的练习,达到好习惯的巩固与养成,为小班幼儿所接受。第二:每月生活评价内容与指标,月重点明确,每月以一项生活内容的习得作为一个重点来实施和评价,如:洗手、擦脸,用餐,穿脱衣等。评价指标以操作步骤呈现,如洗脸评价指标为:1、毛巾摊平在手中,2、嘴巴周围抹干净,3、接着毛巾要对折,4、两只小手擦干净,5、快把毛巾送回家。评价标识简便易操作,选用孩子能理解的图示来评价,让孩子能自述自己的发展现状和应该怎样努力。第三:通过感谢希望栏的设置,体现家园合作评价的意见与建议,为个别化教育与指导提供依据。

(3)任务书的操作:以家长在家记录评价为主,每周一家长将任务书上交老师,以便老师进行汇总、分析与反馈。记录评价采用的是既让家长感觉方便又让孩子便于理解的图示评价法。如:做得很棒打,基本做到打√,仍需加油打。简单直观的图示能让孩子了解自己已经做到了多少,还应该怎样努力。

(4)任务书的作用:帮助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生活课程的评价指标,配合幼儿园在家庭开展生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为家园同步开展课程实施与评价提供可操作的文本,在家园互动记录中真实反映幼儿在家的生活行为表现;为教师真实了解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成效提供依据,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育对策;为幼儿园课题研究积累实践经验,为完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3、“三位一体”评价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评价者广泛性”的观点,认为幼儿发展的评价者应包括家长、教师和幼儿自己,强调充分发挥家长、教师等教育主题的力量,形成家园共育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教育决策过程更趋向于科学、客观和民主。我园“三位一体”评价方法就是遵循了这一理念。

“三位一体”评价指教师、家长和幼儿在评价过程中的互动,其中“家长”和“教师”的幼儿发展评价的主体,“幼儿”是自我评价的主体。三者在评价中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幼儿成长档案》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幼儿评价的理念。我们运用教师、家长、幼儿三方面合作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方法,作为“三位一体”评价的主要途径,通过家园互动、师幼互动、家长与幼儿互动等,运用照片、录像、文字等形式,观察与记录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有关主题活动中的表达表现等。经过案例分析、记表分析、照片分析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评价,记录下幼儿活动的痕迹与转变的过程。

(1)“三位一体”评价的实施过程

●家园合作共同制作个性培养目标:教师依据观察到的幼儿在园情况,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同时教师将小班幼儿生活的共性目标让家长了解,家长对照这一标准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教师和家长通过约谈(面谈、电话、网络)等方式,共同商讨制定该幼儿“个性发展目标”。

●家园合作制定阶段发展目标并实施:教师和家长讨论将一学期的“个性发展目标”进行分解,制定“阶段发展目标”,每一阶段落实2——3条目标,双方评价孩子的现状,确定近阶段孩子的发展目标和相匹配的指导策略,制定幼儿“阶段发展计划”,并分别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实施适宜性教育。教师和家长将近阶段发展目标用浅显的语言告知幼儿,每一周教师组织孩子对照“发展计划表”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如:小班XX幼儿阶段发展计划(第一阶段)

近阶段发展目标 教育策略 评价

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自己吃饭、自己整理)

教师:

1、多创设机会让幼儿尝试。

2、给予适切的帮助,让孩子体验成功

教师:

孩子在鼓励下能够去尝试,但是独立性不够,有时会依赖教师。

家长:

1、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你能做好”、“我们再试一次”。

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家长:

孩子自信心仍旧不足。特别是在穿衣、吃饭等方面常依赖大人。

幼儿:

1、 创设环境照片呈现

2、 运用图片、标志符号等开展自我评价(好★;较好▲;加油●)

幼儿: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在老师鼓励下乐意做一些日常生活上的事。(洗手、漱口、倒牛奶、擦嘴等)

教师:

1、利用教师示范、同伴督促、图片示范,提醒幼儿有序操作。

2、多用鼓励的方法激励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师:

孩子初步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但有时候会忘记,需要教师提醒。

家长:

家长:

1、让孩子在家里独立操作。

2、通过图片、语言提示等了解正确洗手方法(教师提供图示),提醒幼儿按照顺序进行。

家长:

孩子能够按照顺序来做这些事,有时候还会指导家长。

幼儿:

1、 以照片呈现生活各环节要求

2、 幼儿运用图标进行自评

幼儿:

正确方法洗手▲

用毛巾擦手★

……

能安静、按时入睡。

教师:

1、创设安静的环境。

2、加强个别指导。

3、提供孩子午睡时依恋的玩具(如:娃娃、小熊等)

教师:

孩子能够独自安静、按时入睡。个别幼儿午睡时还是要抱着娃娃睡觉。

家长:

1、提醒幼儿每天按时睡觉。

2、早上7点起床,养成早睡早起

的习惯。

家长:

孩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早上也不赖床了,来园早了。

幼儿:

1、用照片形式呈现午睡各环节的要求

2、幼儿用标记简单评价

幼儿:

找到自己小床★

自己脱衣并整理●

安静入睡▲

……

家园合作调整阶段目标并实施。根据教师、家长、孩子的评价,分析阶段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与家长不定期地沟通,共同评价、调整,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与措施。同时,教师和家长提醒孩子按照新目标调整“发展计划表”。这一过程不断循序反复直至学期“个性发展目标”的达成。

(2)“三位一体”评价的实施效果

通过三位一体《幼儿成长档案》评价,实现了家园同步教育。家长主动、深入、经常地参与幼儿园生活教育活动中,学会分析评价结果,学会全面、客观看待孩子的发展,认同生活教育的理念,做好家园共育。教师是观察、记录、诊断,运用评析结果,找出问题的症结,案例反思和改进教学的“行动者”。幼儿在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性、独立性和自我调控能力,主动愉快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家长和幼儿通过评价过程中的互动,增进了沟通,促进了交流,提高了能力,获得了成长。

(四)完善了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制度

只有运用程序和系统制度,才能让学校具有较强的课程领导力。因此,学校的课程领导力还体现在课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上。我园完善了课程管理、课程监控、家园共育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为有效开展生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提供保障。

1、健全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园长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要任务是带领幼儿园“整合中心组”(家园社区代表组成)和“课改中心组”(幼儿园骨干教师组成)人员对本园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引领性的思考与文本结构、内容的完善,为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与评价护航保驾。

(2)组级园本教研管理责任制——教研组长为园本教研管理的责任人。主要任务是参与《课程实施方案》完善的研究、通过丰富多样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带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课程实施方案》中的目标任务,为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与评价积累研究经验。

(3)班级班本课程管理责任制——教师为班级课程实施的重要责任人,主要任务是确立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先进理念,研读与理解《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与任务,指导和带领家长参与课程实施与评价,为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与评价提供操作经验。

2、创新三项课程监控制度

(1)推出了“行政人员现场办公制”——细化行政人员现场办公操作提示,在深入一线观摩指导中,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对课程实施计划的落实、课程环境的运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师幼互动、以及活动中的即时性自评与他评等,进行监控与指导。

(2)完善了“三位一体班级管理制”——我们将原来是人数上的2位教师1位保育员的三位一体赋予新的界定,即是人员性质上分为老师、保育员和家长的三位一体,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中开展定期的研讨、分工、实施与评价。

(3)形成了“周周反馈制”——每周五下午,行政人员和班级三位一体人员开展对上周主要问题解决的评价,对本周课程实施中主要问题的分析,对下周调整对策分工落实的部署,形成课程监控周周反馈的文本资料积累。

3、落实三项家园合作共育制度

(1)课程计划出台的商讨制度——开学初幼儿园以班级家委会率先参与班主任教师组织的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的讨论,主要围绕生活课程主题的确立、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实施与评价的参与等进行商讨与决策,然后召开全班幼儿家长会,使家长明晰课程计划、实施与评价的要求及做法,为家园合作共育提供了机会。

(2)课程环境创设的参与制度——幼儿园每学期组织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的生活课程环境创设的交流活动,如:生活环境的创设、生活操作材料的提供、生活标记的设计等,在交流中自信展示自己的作品,主动分享做法与经验,形成家园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借鉴。

(3)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反馈制度——我们力求将家教指导、实地培训、信息收集统整思考与操作。幼儿园围绕项目课题的行动研究,组织家长观摩、参教、助教等活动,体现家长的参与评价,活动前印发活动须知,活动中带着任务参与,活动后留下评价意见,对多形式的反馈中达成共识、形成一致。

五、研究成效

在一年多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围绕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必选”项目课题研究主题,选取小班生活课程方案实施为载体,推行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方案实施与评价的初步探索研究。在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中,家园紧密合作,建立了一种双主体的“伙伴式”共育关系,我们互尊、互动,达到优势互补,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课程实施环境,促进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幼儿发展效果显著,推进了我园的“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

(一)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促进了幼儿的后继发展

在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家长协同学校共同参与评价,使家园教育目标更一致,沟通更密切,从而使生活课程的实施更到位,如,经过家园评价任务书的商讨出台,家长们知道了孩子的培养要求,在家在园一样的教育评价鼓励,促使宝宝养成了在家在园“一个宝宝一个样”的好习惯;同时通过家园密切合作,以记录小星星、赞扬、亲一亲等评价方式,激励了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生活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孩子们对生活课程方案编制中所要求的目标和内容能开心地主动地去尝试自己学着做,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为他们今后的生活与成长打好基础。

(二)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能力

幼儿是生活在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不同的地方的,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课程的评价,就能耳闻目睹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获得孩子发展的感性经验,从而加深了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和幼儿发展特点的理解,对生活养成教育的意义认识。家长通过在幼儿园参与午餐观摩评比,明白了“午餐习惯的培养要点”以儿歌形式加以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学着做的价值;通过参与班级幼儿整理物品的观摩评价,了解了孩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承认怎么培养的好方法;通过老师走进家庭等个别化的指导,帮助家长逐渐理解什么是生活课程,生活习惯培养的价值取向,培养理念及能力等,从而提高了家长家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提升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领者、指导者、协调者和服务者。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教师需要调动家长参与课程评价的积极性;需要开发利用资源;需要针对问题协调与指导;需要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中不断反思与调整对策……老师就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成长,交往能力、探索能力、反思能力、协调能力、专业素质均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四)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增强了幼儿园课程方案实施的有效性

家园合作对课程方案的实施评价,改变了以前幼儿园单一实施课程的封闭性、教育途径的单向性、教育氛围的狭隘性的不足,构建成现在的课程实施的多元性——家长和老师都是教育者评价者,实现教育影响一致性目标;活动场所的开放性——活动地点不仅限于学校、同时拓展到家庭,真正实现了“一日生活都是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氛围的融洽性——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让家长参与课程实施评价,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权威、多么幸福的事啊!教育资源的充实性——家长参与评价指标的制定、参与评价和反思,参与研讨和策划……因此家园合作开展课程实施与评价,从空间上、内容上、资源上、效果上大大发扬其优势,从而增强了幼儿园课程方案实施的有效性,我们的研究成果也为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提供了实证经验。

(五)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推进了我园“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

我园家园社区整合教育研究实践已近10年之久,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家园合作评价研究是我们的薄弱之处,因此,家园合作开展课程方案实施评价的探索,对小班生活课程方案的实施评价的角色定位、价值取向、内容与形式、评价制度与成效等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不仅为完善课程实施方案的结构与内容、实施与评价,提高本园课程实施与成效奠定基础,更是为家园社区共育特色形成体系发展了内涵。

六、思考与建议

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刚起步,如何使本课题研究成为以点带面,不断完善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提升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一)家园同步实施与完善课程方案是我们的追求。因此,下阶段借鉴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经验,探索运动、游戏、学习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研究,最终完善全园课程方案的修订工作,是我们今后的研究任务。

(二)继续贯彻家园双主体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因此,在开展评价中把家长看作“教育伙伴”,评价前家长共同商议评价指标,再参与评价仍是我们要思考的步骤。

(三)幼儿在课程方案的实施中获得有效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宗旨。因此,如何以评价为导向,家园共同了解方案,了解实施要点,同步教育,加强宣传载体研究,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是我们今后需要探索的主题。

(四)加强长效管理机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幼儿园使“家长、教师、幼儿、管理者”都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者,增强家园共育的连续性、整体性,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从而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