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一)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需要

结合幼儿园“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和“创家园社区共育特色示范园”的办园目标,在实施幼儿园课程方案中,我们选取了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为切入点,确立了《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研究》的课题,探索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内容、方法与策略,验证完善课程实施方案,以整体提高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能力与水平,以点带面,形成经验,推进办园特色。因此,此该项目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二)检测课程方案实施的需要

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根据《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精神,幼儿园在使用评价指标评估幼儿发展和幼儿园课程时,须将幼儿园课程评价与幼儿发展评价有机结合,并综合教师、保育员、家长的意见,全面了解幼儿发展情况,来检测幼儿园课程方案实施的成效,不断进行自我改进和完善,形成能全面体现课程理念和本园特色的园本化课程体系。因此,有效评价课程内容值得研究,为检测与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同时,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也是我园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和继续推进办园特色研究中突显家园合作共育的瓶颈问题,因此确立《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研究》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促进家园合作共育的需要

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家庭、社区,尤其是家庭在儿童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要加强幼儿园与家庭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保证儿童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非常重要。我园是一所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园,区家园社区整合教育特色示范园,十年来在家园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幼儿园内涵的发展。当前将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作为家园合作共育的研究点有其研究基础和研究价值,推进幼儿园“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

二、概念界定

家园合作:指家庭和幼儿园互相携手——合作教育。主要包含家园合作挖掘和运用教育资源、家园合作创设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环境、家园合作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等。

生活课程实施: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长。小班生活课程主要是幼儿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养成的初步培养,主要包括:洗手、入厕、饮水、用餐、穿衣、睡眠、整理、自我保护等。

成效评价:是对项目投资的不同方案预期成本和效果的比较。我们所说的成效评价是指对小班生活课程培养目标达成度情况、幼儿生活能力与习惯养成情况的综合评价。它既可以检测课程领导力情况,也可以检测课程执行力情况;既考核活动效果,又推广活动效果,具有双重价值。

三、研究实施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根据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现状调查,探索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内容、方法与策略,以点带面不断完善课程实施方案的结构、实施与评价,提高本园课程实施与成效,不断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并积累经验。

(二)研究内容

1、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内容研究

2、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指导方式研究

3、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方法研究

4、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制度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及“教育模式”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收集小班幼儿家庭对“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的认识,并与课题组成员、家委会一起讨论分析影响发展的原因;通过访谈、座谈会、问卷法等了解家长、社区人员对推进合作参教工作的认识现状及原因,并研讨制定解决对策。

3、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主要方法。课题组在开展《探索“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成效的研究》中,展开观察、记录、研讨、评价,在行动中不断反思调整,归纳积累可行、有效的模式,积累经验范例。

4、个案研究法:在开展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各年龄段的典型案例或特殊幼儿家庭与其互动,并进行个别跟踪研究,加以分析揭示其规律。同时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有效模式,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际运用、解决问题与实践能力的方法。

5、观察法:开展实践中运用观察日记、观察记录、摄像观察等,记录实践中的突出例子,点滴经验,为中期成果制成光盘,出一些小册,总结经验和展示宣传推广运用提供依据。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4——2010.8)

1、学习宣传。园长参加市教委总项目启动培训,组织园内教师学习理解培训会议精神。

2、组建课题组。组建以园长为引领的项目课题组,小班教研组承担研究任务,落实人员分工。

3、确立实践班。小班4个班级为实践班,其中幼儿、家长、老师、保育员为参研对象,开展本项目研究。

4、查阅情报资料。情报资料收集与分析,确立《家园合作对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评价研究》的子项目研究主题。

5、课题设计申报。完成“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下的子项目课题设计,并申报市教研室备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9——2011.5)

1、现状调查。开展对小班四个班级家长关于“家园合作开展课程实施评价的现状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2、组织培训。家长培训:利用家长会、现场观摩、走进家庭、亲子活动、家委会会议等对家长参与合作评价的角色定位、价值、方法等开展宣传指导;对生活课程方案的学习了解。教师培训:利用大组教研、小组教研、课题组活动、实践活动等,开展课题理论与实践的培训,生活课程方案自培内化。

3、行动研究。开展“指导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研究”、 “家园合作评价方法研究”、“家园合作评价制度研究”,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实施方案的结构与内容,形成家园评价手册等文本经验。

4、本项目中期接受验收,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整理阶段(2011.6——2011.7)

1、课题总结。撰写本项目研究报告,申报结题。

2、完善方案。调整充实完善本园的课程实施方案。

3、汇编资料。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编辑、整理汇编教师、家长开展合作评价的案例、经验、制度等文本资料。

四、研究结果

(一)梳理了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操作提示

为了有效落实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的实施与成效评价,梳理小班生活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形成教师与家长的实施建议,成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借助教研组团队力量,以新教材生活教参为参照,梳理形成了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操作提示,为教师和家长开展生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提供认识上的支持与操作上的提示。

小班幼儿生活培养要求与实施建议

生活内容

幼儿培养看点 教师实施建议 家长实施建议

来园活动

1、携带手帕或纸巾、衣着整洁来园

2、情绪愉快,主动招呼。

2、接受晨检。

3、将外衣、帽子等放在固定处。

4、进行简单的劳动,如擦桌椅、浇水等。

1、主动、亲切地用恰当的称谓与每一位幼儿及其家长打招呼。

2、与家长做好交接手续,对家长关照的特殊事务做必要的记录,以免遗忘。

3、提醒幼儿洗手(换鞋、换衣服)等。

4、帮助幼儿找到第一项活动,或与幼儿个别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想做的事。

5、清点人数、做好点名记录。

6、提醒幼儿进行简单的劳动。

1.提醒孩子带好手帕或纸巾,帮助幼儿整理衣着;

2、提醒孩子进园先洗手、再排队接受晨检,主动招呼,晨检后进教室;

3、了解孩子的情绪,提醒幼儿完成心情墙的记录;

4、与教师进行交接与个别沟通;

5、在家巩固孩子挂衣服;

6、鼓励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洗手

1、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会有顺序的打抹肥皂,搓洗小手,洗干净,正确的方法擦毛巾;

2、不玩水,不打闹,用,人多时学会等待,互相谦让;

3、节约用水,随手关好水龙头;

4、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1、在照顾幼儿如厕后、准备食物与吃饭之前及时洗手,自己也做出好榜样。

2、站位应保证每个孩子都在视线范围内。

3、观察要点

l 食前、便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l 排队洗手不拥挤

l 自己卷衣袖

l 自己擦抹肥皂、搓洗、冲洗干净,关水龙头

l 将水甩在水池中

l 用毛巾擦干手

l 不玩水,节约用水,

1、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宜的清洁用品,便于幼儿取放;

2、引导幼儿饭前便后、手脏以后、外出回家要洗手;

3、引导孩子运用正确方法洗手、擦手;

4、提醒幼儿节约用水,随手关好水龙头。

5、家长做好孩子的示范与榜样,养成清洁习惯。

如厕

1、能认识本班的厕所,分清男孩女孩使用的便具。

1、有便意时能主动表达,自己上厕所

2、能有秩序的如厕

3、会正确地如厕,使用手纸,整理好衣裤。(小班能在老师帮助下整理衣裤)

 

1、创设方便、舒适的厕所环境,方便幼儿安全排便

2、教幼儿认识厕所,分清男女便具,鼓励幼儿有便意时大胆表达;

3、活动室多备一些干净衣裤,供幼儿替换;

4、饭前、外出、入睡前提醒幼儿入厕。

5、教幼儿如厕的方法。

6、引导幼儿学会使用便纸,小便姿势正确。

7、对个别幼儿的提醒与照料

1、在家为幼儿创设舒适的如厕环境;

2、在家引导孩子有便意时主动说,不憋尿;

3、引导幼儿便后自己使用便纸,拉裤子,放水冲洗便器。

4、家长给孩子穿便于穿脱的衣裤。

5、需要特殊照顾的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

6、外出时可引导幼儿会看厕所标识

擦脸、洗脸

1、知道出汗了、饭后及时擦脸;

2、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擦脸、洗脸;

3、能物归原处。

1、提供的毛巾数充足,并摆放固定位置。

2、观察要点

l 有序拿取毛巾

l 有顺序擦脸或洗脸

l 擦好脸后毛巾有序摆放

l 出汗后、用餐后自主擦脸、洗脸

1、在家引导孩子正确擦脸、洗脸;

2、提供适宜的毛巾,便于孩子取放。

  漱口 1、知道饭后要漱口

2、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3、能将水杯放在固定处

1、设定固定漱口地点,提供必需用具。

2、观察要点

l 按要求取放自己的水杯

l 人多时排队等待,不拥挤

l 不仰漱,不咽下漱口水

l 餐点后自主漱口

1、提醒孩子在家餐后漱口;

2、在家引导孩子根据漱口三部曲漱口。

餐点

1、点心前,餐前洗手,安静入座;

2、正确使用餐具,独立用餐;

3、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菜;

4、注意“三净”桌面、地面、身上干净;

5、餐后用正确方法漱口、擦嘴;

6、自己取用点心

1、为幼儿创设自主、愉快、温馨的用餐环境(如不同季节进餐、地点的选择、氛围的营造等)。

2、开展餐前谈话,合理组织餐前洗手,避免无效等待。

3、了解幼儿特殊的用餐需求,提供特殊的餐点(如食物过敏或宗教饮食禁忌)。

4、餐后安排好幼儿安静活动,可请能力强幼儿参与管理,尤其关注进餐过快与过

慢的幼儿。

5、观察要点

l 使用餐具情况,轻拿轻放餐具。

l 充分咀嚼,不挑食。

l 在一段时间内吃完一份饭菜(点心),碗内不剩饭菜(点心)。

l 进餐时保持"三净"一桌面、地面、身上干净情况。学会自己清洁桌面;

l 进餐情况观察(如胃口的剧烈变化),及时发现疾病的预兆。

l 餐后餐具有序放于固定地方,主动漱口。

1、为幼儿创设温馨的进餐环境,提供适宜的餐具;

2、引导孩子坐定吃饭,正确使用调羹,自己吃,不用成人喂。

3、在家准备饭菜根据营养均衡,而不是孩子的喜好;

4、引导孩子样样都吃,不挑食;

饮水

1、知道口渴时、出汗后要饮水;

2、自己取水杯,自己倒水,喝多少倒多少;喝完后把杯子送回家;

3、会有序喝水,人多时学会谦让与等待。

1、创设便捷的饮水环境(如饮水地点卫生、用具的摆放便于幼儿取放、有序等待标记等)。

2、帮助幼儿懂得一些饮水常识,知道口渴时、出汗后及时喝水;了解不适宜饮水的时候(如剧 烈运动后、餐后等)。

3、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饮水常规(如排队、不拥挤、

倒适宜的水量、自主饮水的时间等)。

1、为幼儿创设适宜的饮水环境,提醒幼儿自己倒水喝注意安全,或请求大人帮助。

2、在家引导孩子根据需要喝水,喝多少倒多少;

3、帮助幼儿懂得一些饮水常识与饮水常规。

4、鼓励幼儿在园有饮水需求时主动饮水

穿脱衣、睡眠

1、睡前小便,找到自己的小床,自己在床铺前有序穿脱衣裤、鞋等。

2、整理好自己的衣裤,放在固定的位置。

3、安静入睡,姿势正确,不玩物品。

4、午睡起床后学习自己整理衣服、整理床铺。

1、为幼儿创设温馨的睡眠环境(室内空气、床位宽松、被褥厚薄等)

2、睡觉前后"两开两关",保证卧室良好的通风状态和亮度。

3、睡前提醒幼儿小便,特别是容易便秘的幼儿。

4、指导、帮助幼儿有序穿脱衣裤、鞋等,提醒顺序与方法。

5、观察每个幼儿入睡的状况,保证幼儿不玩弄小物件、不蒙头、口、鼻等,并给予必要的照顾,安慰入睡困难幼儿。

6、睡觉过程中经常巡视,帮助盖被,纠正不正确的睡姿,避免幼儿因睡姿不对呼吸困难,给睡梦中大叫的孩子以安慰,使其重新安稳入睡。

7、要特别注意睡眠期间起床入厕幼儿的安全保护。

8、午睡起床时引导幼儿自己穿衣裤,整理小被子

1、为幼儿创设舒适的睡眠环境;

2、鼓励幼儿睡自己的床;

3、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睡姿,不趴睡、不蒙头睡;

4、培养幼儿安静入睡,杜绝不良习惯,如啃手指头、啃奶嘴等。

5、引导幼儿在家学会自己穿脱衣裤,整理衣服,不要成人包办代替。

离园活动

1、整理好自己的玩具与物品。

2、家长来接时,带好自己的玩具、衣帽等,与老师、同伴道别后回家。

1、与幼儿共同完成离园前的准备,如:检查幼儿仪表,提醒幼儿整理自己的衣物、玩具等;

2、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谈话交流,稳定幼儿的情绪,分享当天活动中的快乐并预告第二天的活动;

3、主动招呼家长,与每位幼儿道别,提醒他们带好自己的物品;

4、与个别需要沟通的家长作简短地交流,或者另外约定交谈的时间,避免疏忽对其他幼儿的监护;

5、幼儿全部离园后,检查活动室是否已经整理完毕,必要时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材料。

1、引导孩子离园时主动与老师、阿姨和小朋友说再见;

2、与幼儿分享一天在园活动的感受;

3、有需求的家长与教师做简短沟通或预约另外时间。

(二)探索了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指导方式

教师和家长是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主体,他们的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有效性。于是,我们针对教师、家长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长指导。主要有:主题式指导、跟踪式指导、现场式指导、研讨式指导、结对式指导、浸入式指导等。

(1)主题式指导

主题式指导是指根据教师与家长的需求,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开展集中指导。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受指导率。有期初召开小班家委会、家长会,进行课题的宣传与学习,了解课题的意义与目的;有阶段性的研究过程中的培训指导,开展“小班生活课程方案解读”、“家园生活任务书评价” 的专题讲座指导;有班本化的家长会专题指导,通过聆听辅导、疑问解答、辨析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内容要求与方法。总之,通过主题式指导,在互动中提高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为有效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奠定了基础。

(2)跟踪式指导

跟踪式指导是指针对个别孩子的行为问题,一个时间段内在家园同时对幼儿行为进行跟踪,及时交流分析。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家园沟通更密切。如:根据有的宝宝挑食严重,教师以个案跟踪指导形式,经常性的通过个别谈话、qq等手段、还为他专门建立了幼儿成长档案袋,通过观察分析、个别谈话、家园合作评价、家园沟通、反思调整等手段,全过程的跟踪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教育,手把手的指导,在孩子的转变过程中,家长从中掌握了科学的育儿方式,发挥了个别化家长指导的作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指导能力也得到提高,真正达成家园教育有效性。

(3)现场式指导

现场式指导是指请家长走进课堂观摩教师组织生活活动,给予家长直观具体的指导。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直观具体,便于家长理解接受。如:针对孩子们不会自己整理、物归原处的现象,我们请家长参观幼儿园里老师创设的生活环境,观摩生活活动《宝宝本领大》,在观摩与互动、交流与讨论、评价与建议中,提高了家长的认识,获得了培养幼儿自我整理的具体做法;又如:针对小胖墩懒得动,家长没办法矫治的困惑,我们邀请家长观摩保健老师组织的运动,从运动环境创设,到正面鼓励评价,到成人如何身体力行与孩子共同运动等,给了家长具体的指导,实实在在地帮助家长获得正确的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4)研讨式指导

研讨式指导是指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难点与困惑教师与家长展开研讨,获得有效策略与做法。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教师与家长的主动性,资源共享。如针对如何有效实施家长合作评价,我们创新了《小班生活任务书》评价法,但是在任务书呈现方式、评价记录形式、对家长的建议等方面产生了困惑,于是我们请家长代表参与教研组研讨,针对家长、教师共同评价方面提出了意见,教师及时指导家长并当场了解了家长评价的困惑与问题,为下阶段评价内容的出台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最终在与互动中形成有效的策略。家长们在这样的氛围下获得了指导,教师也得到了意见,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5)结对式指导

结对式指导是指以班级家委会成员为核心,分成若干小组,由家委会成员担任组长,定期进行家庭间的交流。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家长与家长的交流指导更有说服力,增进交流。如:由班级家委会成员组织的小组聚餐活动、穿衣比赛、整理玩具等,孩子们获得了与同伴互动的机会,家长们也有了交流学习的机会。这种结对式走访观摩评价,不仅拓展了幼儿学习互动的空间,也促进了家长间的交流,得到了家长的欢迎。

(6)浸入式指导

浸入式指导是指根据幼儿实际与家长需求,老师走进幼儿家庭开展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针对性更强,更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家园沟通。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活活动课程,使幼儿园的教育成果在家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指导家长在家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真正达成家园一致教育。针对个别家长的需求我们采用了进入幼儿家庭开展浸入式指导,对如何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生活环境、如何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做针对性的现场指导,使家园一致教育更有效。

(三)创新了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创新并形成了“现场互动式评价”、“生活任务书评价”、“三位一体评价”等小班生活课程有效的评价方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