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新闻报道称有一个6岁的孩子在自家的院子里捡到了一根棒棒糖,吃完之后,就不舒服,送医后就不治身亡了。虽然还没确定是不是那根捡到的棒棒糖有问题,但是如果家长们能够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也许就可以避免掉很多意外伤害。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而家长又不可能随时陪伴着孩子,因此,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成为家长的一项重要课题。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有效地躲避伤害。例如,让孩子不孩子不捡食不明来历的食物,拒绝陌生人提供的食物,可防止被拐带;有了饮食前吹一吹、摸一摸的行为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防止误吃东西;孩子养成靠边走、跑、右行的习惯,碰撞同伴或受车辆撞碰的机会旧会大大减少;轻开门窗、轻拿、轻放桌椅的行为,能使幼儿避开门窗桌椅边棱,可免遭磕碰的皮肉之苦。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反复强调。

2、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

拥有健康体魄的孩子,在遇到危险时反应会比较敏捷,灵活性强,能及时采取自救方法;对于那些体弱的孩子本身平时就不太爱活动,当遇到危险时反应慢,灵活性差,动作不协调,容易受到伤害。可见增强孩子的体能是提高孩子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应常带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如:带孩子去野营、跑步、打球和跳绳。以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够达到灵活、机敏、协调的动作,从而有效地避免意外伤害。

3、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些情景,来培养孩子具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这些应变能力一般表现为:周围环境的变、突如其来的事件等,教孩子要在这些环境中能够提高警惕,灵活机智地应变。如:玩耍时不小心摔倒了应马上请求他人的帮助;遇陌生人答话,大声叫爸爸妈妈;在超市、公园等地方和父母走散了,可找那里的叔叔、阿姨或警察帮忙等。总之,家长应为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孩子想出各种自救方法从而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变能力。

4、以多种形式促进自我保护意识的发展

家长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以及让孩子亲眼所见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从而丰富孩子的社会经验,向他们讲述一些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