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概览:

塞伦盖蒂大草原位于非洲东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之间,它东邻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北邻肯尼亚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南接马斯瓦狩猎区,是最大规模野生动物群落的聚集地,这里生态系统庞大而复杂,野生动物和自然景观丰富多彩。

在广阔的1500万平方千米的塞伦盖蒂草原上,生长着非洲野牛、鹿、斑马等众多草食动物群,每年几十万只大型哺乳动物在草原上往返迁徙,形成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壮观景象。

1981年,塞伦盖蒂大草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

寻幽探秘:

塞伦盖蒂是什么意思?

塞伦盖蒂在马赛语中是“无边的平原”,形容这里有数不尽的野生动物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也指“永远流动的土地”,隐喻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动物每年大规模迁徙的习性。

奇境珍藏:

【多样植物】

塞伦盖蒂大草原的植被以开阔的草原型植物为主,在湿润区和干旱区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草原中部为大片金合欢地草原,北部草木丛生、森林茂盛,覆盖着大面积的丘陵植物及长廊林,草原东南部和中部的植物相对于草原北部比较低矮,主要覆盖着金合欢。严重的干旱时期,草原几乎全部变成沙漠,主要植物变为马唐和鼠尾粟(盐碱土壤代表植物)等茅草。在比较湿润的地区,水蜈蚣属植物生长比较茂盛。

【野生动物】

塞伦盖蒂大草原以大规模的野生动物群而闻名。这里生活着35万只斑马、6.5万只汤姆森羚羊、7000多只大角颁令、2.7万头达马鹿、4000只长颈鹿、1.5万头埃塞俄比亚疣猪、3000只水羚、2700头非洲象、500多头河马、200多头黑犀牛。

同时它们的天敌也生活于此,包括2000多只狮子、1000多只豹子、200多只鬃毛豹、3500多只斑纹鬣狗和约300只狼。整个草原丰富的植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构成了完整的食物链,维持着大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动物迁徙】

每当食草动物迁徙时,形成大规模的动物大军,食肉动物紧随其后,伺机捕食。每年1-2月是草原上水草肥美的雨季,野生动物开始从肯尼亚一侧的马赛马拉旱季草原,成千上万地迁徙过来。每年5-6月,食草动物从平原中央向西部有水的地方迁徙。7-8月,一部分动物要从这里向马赛马拉草原迁徙。有时迁徙的动物群长达10多千米,场面十分壮观。

典故传说:

【大草原上的杀戮】

行驶在塞伦盖蒂的草原泥路上,经常可以碰一些精彩的镜头:草原的一端有一只豹匍匐着向前移动,它慢慢地挪动着脚步,等待时机。它犀利的眼神注视着前方一群正在吃草的汤姆森瞪羚,而瞪羚群完全没注意到几百米外埋伏着一个危险的敌人。突然,豹向前冲刺,瞪羚警觉后,马上四散而逃。由于豹性急,没能等充分缩短与瞪羚之间的距离就采取进攻。豹的捕猎失败,证明纵有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如果没有足够的耐性,不能把握好时机,也会无功而返。

草原的另一端却上演感人的一幕:一群狮子在围攻一只离群的犊牛,而母牛加以保护,单枪匹马地挺身而出,拼命地用角驱赶狮子群,最后徒然。犊牛被杀后,母牛还是不愿意离开,继续用角驱赶狮子,最后激怒了狮子,索性把母牛也杀了。最后,草原上留下一群狮子在围吃一只犊牛,不远处还躺着一只母牛的尸体。母牛舐犊情深的那一幕十分感人,它恰恰诠释了动物界包括人在内母爱的伟大。

知识百科:

【塞伦盖蒂大草原的形成】

2000万年前,非洲出现了一道裂痕,由红海直到莫桑比克。裂痕中的土地下陷,熔岩溢出而形成火山。1500万年前,熔岩大量流出来一层层地掩盖了周围的土地,形成火山。其中一座,即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山口被岩石堵塞住了,熔岩被逼流向别处,内空的山锥承受不住本身的重量而向内陷塌,形成今天的破火山口。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火山,并且活动十分活跃。约200万年前,这一带的主要地势已基本成形。克里马西火山后期的爆发,喷出大量饱含石灰的灰烬,被风吹向西边,覆盖在旧火山岩浆上,变成塞伦盖蒂和沙勒平原的肥沃土壤。

虽然塞伦盖蒂大草原的土壤肥沃,但不够厚,底下是火山岩,因此不适合高树木的生长。疏疏落落的石丘,是5亿年前形成的岩石层,被称为“戈壁”。戈壁虽由岩石构成,但因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大量泥土,反而适合树木生长。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戈壁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环境,像沙漠中的绿洲,孕育了一些草原上找不到的生物,如蹄兔、岩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