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并引起广泛关注的儿童问题之一。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于1988年将学习困难定义为:学习困难是多种异源性失调,表现为听、说、写、推理以及教学能力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障碍。国外研究报道学习困难的发生率为20%~25%,国内一些地区的报道为13%~17%。学习困难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学习困难的防治方法应该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一、学习障碍的原因

形成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包括人因素(如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和环境因素(如学校、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两大方面。儿童学习困难的出现是些因素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学因素

1、气质特点

研究者发现,儿童的学习成绩与气质特点密切相关[2] 。气质对儿童的学业可通过活动量、注意力、适应性情绪状态而影响学习的过程及效果。薛永珍等[3]在研究中发现,学习困难的儿童中有41.5%的个体气质类型为麻烦型、中烦型和缓动型。学习成绩好的儿童气质特点为积极性高,与周围环境调适良好,会获得最佳的发展;而调适不良时易出现行为问题。虽然具有偏消极气质特点的儿童容易与环境发生冲突,但若家长、教师能够顺应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儿童就能获得较好的成绩;相反,不恰当的教育会增加这类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的发生。

2、遗传

学习困难具有家族遗传倾向。richardson[4]1987年研究发现,在ld儿童的一级亲属中,ld的发病率高达45%以上。双生子的研究显示同卵双生的发病率比异卵双生的高。pennington[5]的研究表明,ld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父系传给子代的比例是40%,母系为35%,且单卵双生子同时发生学习障碍的相关性极高,认为遗传因素的作用在于改变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展。fisher等[6]最近的几项研究都报道了影响阅读障碍和一些语言相关实验的基因定位,关于阅读障碍的基因位点研究(targeted linkage studies )表明,15q21和6p21 2个染色体区域与该症状有关。在多个独立家族应用广泛的基因组扫描技术证明了多的染色体区域(2,3,18)都似乎和阅读障碍有关联。

3、脑损伤

脑损伤能够改变脑部的某些功能,继而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和行为。引起脑损伤的因素很多,如严重的头部外伤、意外事故、被撞击、发高烧、脑瘤、脱水以及其他一些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等)。学习困难儿童脑损伤发生率一般比正常儿童高。

4、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异常

近年来,随着功能性脑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脑功能异常在学习障碍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ld有轻度脑结构异常、脑血流局部灌流不足、脑电图轻度异常等。用ct和mri对ld的检测主要是水平断层扫描和左右脑半球形态大小的测定。正常人的特征是大脑半球前部左侧小于右侧,后部左侧大于右侧。 mri检测发现,有些ld患者左右脑半球前部形态无差别,或右侧反而偏小,而后部与正常人无异。此外还发现,患儿存在第三脑室扩大,左右脑室不对称,左右额叶对称性异常,脑白质区高吸收现象。后者提示脑白质髓鞘化完成延迟。另外还发现阅读障碍者右侧间脑灰质和左脑后侧部言语中枢以及双侧尾状核体积缩小。有人利用mri和eeg等手段研究提示,阅读障碍的病因主要是大脑半球结构及功能测化方面异常[7-8],从而导致viq下降。

5、生理上的晚熟及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生理上的晚熟是造成儿童学习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9]。katz认为,有一些入学儿童的生理条件尚未完全成熟,适应能力较差,也容易产生学习障碍,继而导致一些情感问题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追踪调查发现,无论在注意能力、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方面,低出生体重儿童都比正常儿童差。

6、身体疾病

儿童在学校学习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且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的孩子体弱多病,经常缺课,使得所学的功课连续性间断,学习内容联系不起来,自然会导致学习困难;有的孩子由于患有慢性病和先天性疾病,但没有疾病的表现,容易被家长忽略,对这样不健康的儿童采取和健康儿童一样的要求,自然会导致学习困难;另外,患病儿童往往由于缺课的机会多,体力又跟不上,使得在压力下引起学习情绪和精力降低。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1、智力

许多研究者发现,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水平较低,有明显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缺陷,言语理解、分析综合和类比推理能力较差[10]。丁艳华等[11]在研究中发现,学习困难儿童与同龄儿童比较,由于智能不足,在学习技能上已有较显著的落后现象。此外,有近50%的儿童存在着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语言智商明显低于操作智商;学习困难儿童的获得性知识不足,计算能力以及办事的速度和准确性较差,而空间能力相对完整。

2、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是由于大脑对躯体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以致整个机体不能有效运动的现象。智力正常甚至超常的儿童由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其智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造成学习障碍和运动技能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障碍。研究表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会直接影响学业质量。

3、学习动机

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动机偏低,学习自觉性也较差。学习困难儿童往往对学习有不良的态度。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动机与其认知水平存在着非常显著相关。这说明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其认知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比之下,非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水平可能更多地受到学习动机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对于学习困难儿童来说,学习动机对认知水平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4、学习适应能力

适应学习意味着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掌握了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具备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志品质,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笔者研究发现,学习适应性是影响学习成绩的第2位因素[15]。学习障碍儿童在学习适应性测量中,总分、学习态度、听课方法、学习技巧、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独立性和毅力、身心健康等方面均比学习优秀组低。说明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难度较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较多,而教师、家长对这些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解、关注和投入。适应性历来被认为是与心理、健康水平密不可分的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马斯洛和麦特曼甚至认为对生活的适应是心理健康构成要素之一。学习的适应本质上也是一种生活适应,因而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学习适应性良好者的心理问题及其症状的表现程度普遍低于学习适应差的学生。

5、情绪和行为问题

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也是导致学习障碍的因素之一。洪宝瑟等研究表明,抑郁、焦虑和情绪障碍对学习成绩具有显著影响。季卫东等对ld儿童行为进行行为问卷调查发现,ld儿童的品行问题、社交障碍、冲动-多动因子分与多动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笔者在对学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学习障碍组与学习优秀组比较,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他们的智力虽然正常,但在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动作过多,易受干扰,加上66.3%的人有注意力缺陷,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从父母自身素质到对子女的教育、关心和期望,从经济条件等物质水平到情感支持等精神水平都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研究中发现,学习困难组的父母文化素质较低,提供给儿童的生活、学习条件较差,给予爱护、关心、情感支持较少,尤其是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得到的爱护和温暖更少,承受各方面的压力更大[19]。儿童学习困难与家庭环境不良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不良的家庭环境促成儿童学习困难的产生;另一方面,儿童学习困难又给家庭带来压力和挫折感。

2、学校环境

过去的学者较多重视家庭因素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在学校受教师和同学的影响,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权威,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对学生的管教方式会使学生出现不同的行为特征。支配型学生常常表现为情绪紧张,不是冷漠就是带有攻击性;民主型的学生表现为情绪稳定和积极,态度友好;放任型的学生缺乏集体意识,自由散漫[20]。

二、学习障碍的防治

1、心理咨询

在学习障碍中小学生中,情绪问题和动力不足是主要的原因。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源于负向的自我观念和人际关系,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学习压力又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其产生负向情绪,产生抑郁、焦虑、难以悦纳他人、自信心受挫等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就是创造一个温暖、接纳的环境,进而达到增进他们对自己、对学业的正向行为态度的目的。

研究表明,通过对部分学习障碍的学生及其家长开展心理咨询,要求家长多关心孩子,努力做到与孩子心理沟通,同时改进教育方式,设法调整孩子的情绪。咨询后家长们反映较好,认为心理咨询有帮助的占97.22%,今后愿意找心理医生咨询的占83.33%[21]。通过咨询,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得到改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有了改进,学生的厌学情绪明显下降,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对42名学习障碍学生开展个别咨询前后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咨询前平均成绩为62.45分,咨询后平均成绩达到72.52分。说明心理咨询可以收到较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结果。

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心理问题,只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平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另外,家长改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十分重要。因此,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是当前抓好儿童少年素质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2、学习潜能开发

让学习困难儿童接受训练,开发学习潜能,学会学习。训练课程是应用学具,开展系列智能训练课,整个课程由经专业培训的教师任主讲,以“操作—体验—体现”为指导思想,在操作中学习、反思。其所用的器材和内容的组成是系列的,包括自然认识系列、社会认知系列和对人的身心活动的反思系列,从3个方面模拟了儿童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整体认识,并按照儿童的认识过程和儿童从事任何智能活动都需要的基本心理过程安排了多种智能活动和游戏。训练内容具体包括

(1)以开发大脑潜能为核心的身心基础训练;

(2)培养学习能力的训练,着重教学生学会有效接受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反思;

(3)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即迁移活动,把操作训练中悟出的道理、规律、方法,运用到各自的学习、工作、生活中。3项训练活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同时,积极帮助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问题是基本学习能力不足,包括视知觉能力、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感觉能力,以及多动-注意障碍等行为问题。而通过操作训练能促进整个神经系统和大脑双侧半球的活动,有利于儿童手、眼、脑等的动作协调性发展,提高注意力和反思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建立视听旁路弥补或代偿视知觉的不足,建立鼓励机制,可以调节儿童的情绪和增强学习动力;通过综合调整,视知觉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理解和感觉运动能力均可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更加全面发展。有研究认为,处于智力中下等和边缘状态的儿童,都应该尽早参加干预训练,并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或幼儿园大班开展训练,将儿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已经出现ld问题在入学前或入学时给予及时解决[22]。训练是教给儿童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创造一个让儿童自我学会发展的教育的结构,它的效果也是立体的,其目标不仅是提高儿童的素质,而且还能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素质。

3、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的观点是由美国心理学博士jean ayres 最早提出的。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加,以丰富孩子的感觉刺激。神经系统发育不规则的小孩,无法很好的受理自己在游玩中的感觉。在感觉统合治疗师的指导、训练时,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种刺激与运动相结合。在整合中促进脑区脑细胞成熟、神经通路专门化,还可开拓新的神经专门化通道,促进学习障碍儿童的视、听觉以及注意力等的发展。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有如下作用

(1)明显改善ld儿童的神经心理功能;

(2)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3)改善厌学情绪,提高学习成绩。笔者应用jpb对参加感觉统合训练前后儿童的精神运动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的精神运动能力确实存在明显疗效。提示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改善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使视觉运动效率和手眼协调能力都得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在反应持续进行时对运动的控制能力增强,可以改善大脑对手部精细运动能力的控制,且对于改善精神运动的准确性和速度以及腕指灵活性、短时记忆能力均有明显效果。近年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神经心理功能薄弱与注意力障碍、记忆缺陷和忧郁等有显著相关。学习障碍儿童神经心理功能也显著低于优秀组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通过各种途径的感觉信号刺激促进儿童的神经心理功能发展,可能是该训练使受训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情绪得到改善的内在原因。经过国内外2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感觉统合训练在矫治儿童的行为、情绪和学业等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4、改善环境

父母和教师应该给学习困难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学习困难儿童,父母本应该对其有更多的照顾,但由于孩子本身学习困难,父母觉得“望子成龙”有可能成为泡影,因而对孩子的情感投资相对减少,而多代之惩罚、干涉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既影响了亲子关系,同时又加剧了孩子学习困难,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各种行为会有很大的影响,进而会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困难,亲子关系更糟;而父母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或减少学习困难儿童的问题。因此,学习困难儿童家长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增加情感交流,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生活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具体的指导。

受升学率的影响,教师普遍喜欢学习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而学习困难儿童除了学习成绩差外,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比较冷淡,期望值比较低,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困难儿童,教师要改变歧视的观念、淡薄的情感,改变不适合学习困难儿童的教学方法,以平等、亲切、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学习困难儿童,常用鼓励的方法,而不是指责或冷漠来对待学习困难儿童。

小精灵温馨提示:

儿童出现学习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儿童学习障碍的预防和矫治应该考虑多因素的综合干预和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