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孩子成长的规律可以浓缩在一个最简单、却也最意味深长的字上:人。

学习的关键在于使孩子“学会求知”

儿童的发展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左撇;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也可以称之为非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右捺。一撇一捺,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字。

学习的关键在于使孩子“学会求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每个个体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然而,每一个孩子所接受的“学习”却未必相同,未必等值。因为教是为了不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所以,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应侧重于“学会求知”中的“求”字,而不是“知”。我们反复强调:好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限的知识学习)上升到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学。也因如此,从孩子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来看,最核心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只有会思考的孩子,掌握了思考方法、技巧和路径,并且有思考欲望的孩子,才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但“思考”和“思考力”却是需要我们时时刻刻、认认真真抓好和培养的。我以为,这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不建议老师和家长每天花大力气去死抠那些具体的知识是否记忆准确,而忽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隐含的那些可贵的“思考”和对问题与任务本身的“好奇心”。

右捺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完成的,而社会化的关键在于学会做“人”——这里的人指的是“社会人”。社会化的过程离不开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大家熟悉的狼孩故事为例,初生婴儿在被叼到狼群后,就是在与狼形影不离的交往中完成了“社会狼”的蜕变。所以说,“社会人”成长的关键在于与人的“交往”。

孩子的发展切不可只关注认知部分,不可偏废或忽视了对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什么习惯、礼貌,什么爱心、孝心,什么合作,交往,长大了他自然就会了”,这是一种可怕的偏激认识。事实上,凡是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孩子,都首先表现为社交技能不足。如,不会表达情感、需求,直接“起而动之”;不知道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中,以破坏的方式试图引起注意,以为就获得了加入权;遇到困难、欺侮时不知道正常的求助手段与程序,直接“出手”或者“大喊大叫”、“大发脾气”;在集体生活中没有“轮流”、“等待”甚至“所有权”的概念,以为别人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东西,以为自己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了;或者无法读懂别人行为的意思,经常把别人无意的或者出于好奇的碰触当成“他欺负我”,然后挥拳相向;更遑论什么“团队合作”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常常成为老师在校的主要工作,花费着极大的精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