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他们喜欢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渴望用音乐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情感。《3—6岁学前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音乐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它给孩子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与空间。它能陶冶孩子的情操,稳定孩子的情绪,促进孩子的情感认知,使孩子获得美的感受与体验。所以,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经常让孩子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来源

笔者发现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中,如果教师有经常对幼儿进行音乐渗透教育。常常体现在幼儿收书本、做操前、集中教育活动前、饭前、午睡前、离园活动等环节。例如,在秋天落叶飘飘的季节,老师会在集中教育活动前让幼儿来说说有关秋天的歌曲,诗歌等。由于老师平时对幼儿的渗透教育,在上一节语言课《落叶》的时候,幼儿对诗歌的理解速度明显增强。有些幼儿一说到秋天,就想到了诗歌《落叶》的内容,而且在后面的拓展延伸的环节,幼儿的想象力极大的调动起来,创造出很多有关秋天的诗与歌曲。在午饭前,老师通常会弹《勤劳人和懒惰人》,幼儿一起歌唱,感受劳动者的光荣,延伸到要珍惜粮食等等。而同班的其他同学到其他幼儿园实习却反映有些幼儿园很少听到音乐,幼儿园里缺少了许多生气,有的同学反映幼儿园的音乐不够优美动听,有的音乐还不适合该年龄阶段的孩子等等。幼儿一天的时间大多是在幼儿园渡过的,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来园到离园的8、9个小时幼儿都是在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在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感受的同时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渗透式艺术教育同样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艺术的“审美”与“快乐”的原则,虽然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音乐教育,但往往只是教师用来管理班级常规的手段之一。在班级常规的枷锁下,幼儿还能感受艺术的“审美”与“快乐”吗?为了解幼儿园在一日生活中音乐渗透的情况,笔者开展了此项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次的调查问卷中,一共设计了四个方面的15个问题。发放的调查问卷按一个年龄班级一份一共是24份,回收的问卷有20份,其中有效问卷18份。

2.观察记录法

通过对A园某大班全体幼儿进行为期一周的详细观察记录,在这一周内所有的一日生活环节教师对幼儿的音乐渗透进行详细观察记录,以及幼儿的表现,和教师的指导策略。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教师在晨间活动收玩具,吃早点,集中教育活动前,餐前,游戏活动前,放松安静,整理离园,环节上有采用音乐渗透。教师进行音乐渗透一般用时5分钟内,大部分幼儿能听到指令后迅速安静下来,个别好动的幼儿比较慢的安静下来跟老师做动作,有时候会快速跟老师做音乐律动。不同的环节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比如,在餐前,教师一遍会播放《勤劳人和懒惰人》的音乐,幼儿会跟着音乐唱起来,体会劳动得来的食物来之不易。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音乐区的设置情况与分析

音乐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种,是幼儿体验,表达艺术感受的小空间,幼儿在其自由地进行歌唱、律动、打击乐、欣赏、音乐游戏、表演等。音乐活动区活动指的是将幼儿园活动室划分为若干活动区域,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并与材料和人的互动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除了纯游戏以外,与其他综合性教育活动相比较,幼儿园区域活动更多的立足于儿童本位,强调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个别化学习。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愉快体验。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第1个问题得出的结果是:4个幼儿园里的18个研究的班级里面,只有7个班级里有设置音乐区,有一个幼儿园调查的4个班级里面居然都没有设置音乐区。所以,大多数幼儿园的幼儿班级里面没有开设音乐区,有开的幼儿班级偏少。第2个问题得出的结果是:即使有开设音乐区,里面的材料也是只有那些固定不变的小型音乐器械。自制乐器更少,而且在幼儿使用音乐区的状况来看,一般只有在区域活动,打击乐教学,节奏练习的时候有用上,其他时候音乐区几乎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