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总是满怀期望又忐忑不安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学校也一直在努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可是,事实上,学校每天都在让某些孩子掉队。很少有哪个校长和教师故意为难孩子,校长和教师接受了家长和社会的委托,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负有责任。可是,无论校长和老师多么努力,总有一些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生活。

一、“科尔曼报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

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学业成绩——如果孩子真实地体验了父母劳作的辛苦与辛酸,那么,孩子会增加改变命运拯救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富不过三代”这条民间古训几乎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咒语 ——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倒不如让孩子过节制的、低调的、比较贫穷的生活。

将近一百年以前(1914年),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她说:“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绝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现在看来,这个美国人的猜想并不周全,因为中国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善。不过,这个猜想有一点是符合事实的:中国家长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如果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家长更愿意指责学校的教师,一般不愿意承认那是家长自己的失误。

事实上,也并非只有中国家长才犯这样的错误。1966年,美国人科尔曼博士发表一份教育调查报告,这个研究的主题原本是学校教育问题,但它促使美国政府和美国家长开始关注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1966年,美国人科尔曼向国会递交了《机会均等调查研究报告》。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科尔曼报告”。这个调查研究的结果令美国人大吃一惊:在此以前,人们只知道,黑人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越往后差距越大。科尔曼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以为这种差距主要是学校的办学条件造成的。调查结果却发现,黑人学校和白人学校在校舍设施、教师工资等有形条件上的差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而造成黑人学生学习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学校的条件,而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

“科尔曼报告”发表后,人们开始从两个方面调整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一是重视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二是重视学校教育背后的家庭教育。

下一页
阅读全文